湖北   >   本网专稿

扎根工地,“再读一个博士”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6-06 10:52:07
分享

工作中一身臭汗、两脚泥泞,但他神态自若,笑容满面,工友们爱称呼他“老李”。

近日,在武汉黄陂区一住宅小区建设工地上,记者见到了李浩鑫,皮肤黝黑的他,目光笃定。踏入工地一年来,他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施工管家。

其实“老李”不老,今年才29岁,是一名留汉就业的博士。他坚信,最基层、最一线的地方是最好的奋斗舞台。

年轻“小白”逆袭成“老李”

名牌大学、王牌专业、博士,2017年6月,带着这些光环求职的李浩鑫,放弃了设计院、高校等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当碧桂园的一名项目工程师。当好多博士同学坐在空调室里画图、喝咖啡时,他却在施工现场四处奔走、满头大汗。“博士没啥用”“书呆子”“找不到好工作”……初到工地,周围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压力随之而来。“正负零、外包柱、等电位……这些工人嘴里的常用词,我刚开始都听不懂。”李浩鑫说,尽管博士毕业,但在建筑施工一线,他却是“小白”一个,“活生生打脸”的情境十分尴尬。“三人行必有我师”,李浩鑫快速调整心态,“必须真正地沉下去,把自己当海绵,尽可能吸纳实用知识。”李浩鑫拿出备考劲头,坚持每天写工作笔记,认真记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以及老师傅们给出的指导意见,每天睡觉前再将这些内容在脑海中过一遍,每周对照日记,总结经验得失。

一年时间,他熟练掌握了各类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从不放过一丁点瑕疵,生活中和工友们打成一片。勤思苦练,日积跬步,“小白”终于成功逆袭成“老李”。

当一名“顶天立地”的工程师

成长在不经意间。刚上工地时,行走脚手架对恐高的李浩鑫是种“折磨”,现在,在30多层的施工平台上,他如履平地;工友们讲话时,施工用语多、黄冈方言多,他现学现用,如今黄冈话也能脱口而出。

取得博士学位,读书路上可以算“顶天”了,而在工地上脚踏泥土,则算是“立地”。李浩鑫说,他崇尚学以致用,喜欢踏实的感觉,要在一线锤炼自己,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工程师。“立地”,是要付出代价的。到工地半年时间内,李浩鑫被钉子扎得“阵痛”了两回,“没有扎过钉子的工程师,不是合格的工程师”。有一次,一场大雨过后,他要查看地下室是否漏雨,施工模板刚拆下来,坡道上覆盖有泥土,手机照明看不到钉子,走着走着,一股钻心刺骨的痛瞬间传遍全身,“妈呀,又中招了。”当晚,他一连跑了三家医院才打上破伤风针。“坐在电脑前,画再多图纸都是生硬的,只有亲身参与,把图纸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才是工程师最大的幸福”,李浩鑫说,完成好一个个细小的工作,汇聚起来,就是在向着总目标靠拢。他要在工地上“再读一个博士”。(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