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航拍引丹渠取水口。 新华网 李晓笛 摄
新华网武汉6月7日电(肖进安 吴文华李晓笛)引丹工程是鄂西北的生命工程。渠首取水口位于丹江口水库的引丹渠,穿“地下长龙”清泉沟隧洞,越“天上银河”排子河渡槽,横贯鄂西北岗地,雄伟壮观。建成通水四十年来,引丹渠用清澈的丹水,浇灌万顷良田,养育一方儿女。
新华网采访团队日前在引丹灌区调研采访时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受丹江口水库大坝高程的影响,在干旱年景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时,引丹渠提水成本高,供水困难。而引丹渠彻底摆脱提水困境,则受益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大旱之年丹渠一度由惠民工程变成闹心工程
初夏到引丹渠灌区采访,丹渠别有一番风味。丹江水从清泉沟隧洞澎湃而来,碧波荡漾。站在丹渠岸边,渠底仍能看得清清楚楚。一汪碧水,滋润着两岸的农田。岸边草木繁茂,一排排绿影映在水中。微风拂过,水波粼粼。但若干年前,丹渠两岸并不是这般景象。
图为清泉沟隧洞。 新华网 李晓笛 摄
1974年,引丹主体工程建成通水,灌区开始受益。昔日一亩地只收百十来斤粮食的“旱包子”鄂西北岗地变成了湖北省第二大粮棉油生产基地。
引丹渠首进水闸底板高程为143米,当丹江口水库水位低于143米时无法自流引水。特别是每年4月至7月的灌溉季节,丹江口水库受发电的制约,水位多处于引丹渠进口水位以下。后来虽然修建了清泉沟泵站,可以通过水泵提水,但泵站抽水,成本较高,同时水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长龙”僵卧,“银河”干涸。
刚退休的原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熊化国介绍,2005年5月他刚接手时,单位欠外债2000多万元,537名员工人均不足700元的工资已有半年没发。当时,引丹局的收入来源就是收取灌溉用水水费。但灌区不少群众曾参与引丹渠建设,对灌溉用水交水费心存怨气,不愿交费。
同时,由于当年修的是土渠,引丹渠的许多干渠和支渠的护坡不断崩塌,渠道被淤泥堵塞。因没有得到维修,五干渠长达20年没有通水,三干渠也有8年无水可用。2005年,引丹渠的灌溉面积不到100万亩。
2010年至2014年,襄阳连续五年大旱,老河口、襄州部分岗地乡镇受灾最为严重,沟渠断流,堰塘干枯,一些村组人畜生存用水完全依靠地方政府组织的洒水车运送,玉米、水稻、花生、芝麻等农作物绝收。那几年严重干旱,受丹江口水库库容量影响,引丹渠基本上无水可引。
引丹渠的核心功能是灌溉,供水不足不仅使渠道慢慢淤塞,也堵住了群众的心。由于放水不及时,老百姓怨气很大,批评引丹局“修个大渠是干的,打个洞子是防空的,修个渡槽是观光的,干部职工是看大沟的”。
图为航拍“湖北引丹第一闸”。 新华网 李晓笛 摄
丹江口大坝加高使得引丹工程焕发新生机
初夏时节,站在竖有“湖北引丹第一闸”标牌的引丹渠清泉沟隧洞取水口,新华网采访团队发现,原先用于提水的清泉沟泵站已经拆除,丹江口水库一望无际,清澈的库水自流灌进引丹渠清泉沟隧洞洞口。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洞口的流入量可稳定维持在60个流量左右。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26日动工,2013年加高工程全面完工,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蓄水位由原来的157米增加至170米。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由于丹江口水库实际蓄水位高于引丹渠首进水闸143米的水位,引丹渠自此实现了全线常年自流。
引丹渠的核心功能就是灌溉,但常年累月渠水与雨水的冲刷,淤泥堵住了渠道,让渠道越来越窄,水流越来越少。在解决生存压力后, 500多名引丹局职工,踏上了疏通之路,开始畅通引丹渠这条农业大动脉。
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护坡整治,整条引丹渠焕然一新。如今,引丹渠总干渠的护坡已全部用水泥硬化,渠道内再无淤泥沉底。一、二、三干渠也已全部硬化,四、五干渠正在施工。2005年,引丹渠灌区仅剩下不到100万亩的灌溉面积。而今,引丹渠灌区的灌溉面积已超过160万亩。
据统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引丹渠每年大约供水6.4亿立方米,总共供水324亿立方米,其中,自流水260亿立方米,用水泵提水64亿立方米(用二级泵提水16亿立方米),提水约占四分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后,引丹渠每年供水8-10亿立方米,截至今年5月底供水47.4亿立方米。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渠水源充足,渠满库满。
图为引丹渠水电站。 新华网 吴文华 摄
引丹灌区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熊化国告诉新华网采访团队,除了解决老百姓的农田灌溉问题,他在任上有两件最得意的事情。一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吃饭睡觉,引丹渠的11座电站都会正常运转,每天至少会带来几万元收益。二是丹渠四季有景,游客不管什么季节来,都有看头。
引丹渠河道长、落差大,渠水实现常年自流后,水力发电优势凸显出来。在熊化国的努力争取下,法国开发署欧元贷款小水电打捆项目、南水北调清泉沟补偿与饮水安全补偿项目、农村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相继实施。黄庄电站、李岗电站、大张楼电站等9个新电站顺利落成,两个老电站迎来新生,引丹渠11个水电站总装机达到28100千瓦,1年可发1亿度电,创收3000多万元。引丹局不仅由负债转为盈利,职工待遇也大幅度提升。
2016年3月“绿满丹渠”行动拉开序幕以来,熊化国带领职工栽植樱花、三角枫、红叶碧桃、贵竹、窝竹等各类苗木150多万余株,将荒了40余年的引丹渠两岸“填满”了色彩。
熊化国介绍,引丹总干渠和干渠两岸15米范围内土地一共1.2万亩,现已栽种各种苗木4000亩。3年后,仅花卉苗木产业一项可获利1.5亿元以上。68公里引丹渠总干渠每1米就是1万元的直接生态资源,绿水青岸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驱车行走在丹渠岸边新修的水泥路面上,除了一渠清水,满眼都是一片翠绿。“百里生态丹渠”正徐徐向人们展开美丽画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