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伴随着一声长鸣,价值30万美金的22个化工产品集装箱从宜昌东站发车,并将经广西钦州抵达马来西亚巴西古当港口,标志着宜昌自贸片区正式打通南向通道,这也是全国第一条由中部地区始发的南向通道。
在此之前,宜昌出口到东南亚的货物主要走江海联运,从宜昌云池港下水到武汉集运,最后从上海港转海轮出境,经过30天左右抵达目的地。现在走铁海联运,货物经焦柳线、过湖南、抵达广西钦州港东站,然后通过汽车短驳至钦州港,再通过海运直抵马来西亚巴西古当港口。整个行程,运费价格与全程海运差距不大,但较江海联运节约10—15天行程,对于一些对时间具有较高要求的货物以及资金回流要求较高的货主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据目前市场调研反馈,仅宜昌出口到东南亚、南亚、非洲的化肥年预估运量就达10万吨,此次南向通道的打通将惠及宜昌及周边众多企业。同时,东南亚新鲜优质的水果、粮食、木材、黄麻等产品也可通过海运到达钦州港,然后通过铁路到达宜昌进行集散,从而将宜昌打造成中部地区向东南亚、南亚、非洲进出口的货物集散地。
2017年宜昌自贸片区挂牌后,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通“宜汉欧”班列,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已实现常态运行,先后开辟了宜昌-满洲里-莫斯科-马拉舍维奇-汉堡、宜昌-西安-塔什干2条线路,将宜昌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化工品、食品添加剂、医用棉纱、罐头、柑橘、钢琴、锯片等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将国外特种钢材等运抵宜昌集散。
南向通道的开通,将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宜昌联结起来,让“一带一路”经中国中部地区形成完整的环线,实现了宜昌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无缝连接,辐射“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将更加有效地推动宜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地促进宜昌自贸片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完成国家赋予湖北自贸试验区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使命。(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