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武汉的朋友圈》系列报道,刷屏外国朋友圈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12月10日开始,长江日报推出《武汉的朋友圈》系列报道,这十余篇跨越重洋寻访老友的报道,受到外国媒体广泛关注。通过外国媒体的报道以及外国朋友的转发,“武汉的朋友圈”的故事被一些国家的更多朋友知晓。

长江日报《武汉的朋友圈》系列报道,刷屏外国朋友圈

2019-02-12 22: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12日讯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12月10日开始,长江日报推出《武汉的朋友圈》系列报道,每期以“封面导读+整版篇幅”的力度,浓墨重彩地讲述“与武汉交情最深”的外国人的故事。
  这十余篇跨越重洋寻访老友的报道,受到外国媒体广泛关注。通过外国媒体的报道以及外国朋友的转发,“武汉的朋友圈”的故事被一些国家的更多朋友知晓。(《武钢的日本“总工”, 83岁还想回“第二故乡”帮忙 》 )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018年12月10日开始,长江日报推出《武汉的朋友圈》系列报道。
  欧洲媒体关注武汉媒体跨国采访
  2018年12月3日至8日,长江日报记者范婷婷前往乌克兰西部的伊万诺-弗兰克夫斯克市,采访了曾在武汉留学7年的乌克兰李娜,她现在是当地一名教汉语的大学教师。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州属电视台“喀尔巴阡山”“3 Studia”“Galuchyna”“402”以及喀尔巴阡国立大学媒体部对这场跨国采访进行了报道。当地媒体人表示,希望这次跨国采访能进一步打开武汉与当地的合作之门。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李娜是乌克兰当地一名教汉语的大学教师。
  李娜接受“3 Studia”电视台采访说:“有一位记者从武汉来到我们的大学。我以前在武汉读了7年的书,所以记者从武汉过来采访我,也希望能更多了解我们的城市和乌克兰。”(《乌克兰“李娜”,教本国大学生学汉语》)
  喀尔巴阡国立大学学生Valeria接受“喀尔巴阡山”电视台采访时说:“因为这位记者的到来,让我了解了武汉这个城市,这是我老师曾经求学的地方。”
  “Galuchyna”电视台的记者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此前当地没有过任何有关武汉的报道。此次采访对于未来两地人民相互认识了解,是很好的契机。
  喀尔巴阡国立大学媒体部采访了长江日报记者,并在官网刊文,引用记者原话:“我很高兴来到乌克兰,特别是喀尔巴阡国立大学,这并非偶然。我来这里采访曾在武汉留学7年的伊丽丘克 伊琳娜老师(李娜的乌克兰名)。作为武汉长江日报记者,我想报道有关两个城市的故事。希望我写的有关伊琳娜老师和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的报道,能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你们城市,也为两地居民友好交流做出铺垫。”
  《瑞士人帮武汉人,打开世界公共外交之门》于2018年12月13日在长江日报见报,瑞士人彼得 迈耶和武汉人余熙的友谊,感染了众多读者。12月21日,《欧洲时报》11版用半版篇幅转载了《长江日报》报道的主稿全文,在欧洲华人中再次引起关注。(《瑞士人帮武汉人,打开世界公共外交之门》)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瑞士人帮武汉人,打开世界公共外交之门》于2018年12月13日在长江日报见报,瑞士人彼得 迈耶和武汉人余熙的友谊,感染了众多读者。
  报道见报后,余熙将报纸电子版发给迈耶,还给他寄去了5张样报。“长江日报的报道,从我俩的友谊中看到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人文交流,十分准确。”迈耶非常高兴,说他将向瑞士所有认识他的朋友分享这篇报道。
  捷克领航者飞机公司Facebook账号转发报道
  2018年11月22日至29日,长江日报记者蔡木子在德国杜伊斯堡、波恩以及捷克伊赫拉瓦市,分别采访了杜伊斯堡市市长林克先生、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之子伯恩特、卓尔领航者飞机公司CEO斯特拉蒂尔。2018年12月,长江日报刊发了3篇相关报道,纳入《武汉的朋友圈》系列。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018年11月23日,长江日报记者(右二)与伯恩特(左一)及家人、朋友合影
  伯恩特稿见报时间,是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的第二天,恰逢伯恩特去北京代父亲领取“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这使这条稿件获得了较高关注度。中国驻德国柏林大使馆科技处通过网络,对该报道表示肯定;伯恩特夫妇在稿件刊发的第二天故地重游来到武汉,对记者表示感谢,尤其感谢长江日报的报道让更多今天的青年知道了他父亲的故事。
  对斯特拉蒂尔的报道见报后,远在捷克的斯特拉蒂尔先生,通过网络看到了长江日报报道页面。虽然他看不懂中文,但对长江日报在头版刊登照片、后面整版图文并茂的报道方式印象深刻。在采访时带记者乘坐“领航者”飞机的飞行员瑞德克,对自己的照片登上了长江日报头版感到激动,把报纸截图发表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引得朋友们纷纷点赞,有的朋友表示“眼红”。卓尔领航者飞机公司的Facebook公司账号,也转发了长江日报的报道截图。
  杜伊斯堡市市长林克先生的报道见报后,杜伊斯堡市中国事务官莫斯女士通过微信,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感谢,“这组报道进一步增进了两市之间的友谊”。(《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
  民间友好使者现身说法引起共鸣
  “我的故事能刊登在这么重要的报纸上,我和家人都很骄傲。”在东风雷诺工作的法国工程师冯书华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2018年12月12日,长江日报整版刊登《法国人成“武汉通”,回家乡开武汉讲座》,讲述“中国通”“武汉通”冯书华的故事。(《法国人成“武汉通”,回家乡开武汉讲座》)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018年12月12日,长江日报整版刊登《法国人成“武汉通”,回家乡开武汉讲座》,讲述“中国通”“武汉通”冯书华的故事。
  “我把报纸给很多人看,包括在法国的家人和好友。他们都表示,由于我的介绍,对中国有了更多了解和不同的印象。我将一直努力,让更多法国人了解中国和武汉 。”冯书华说。
  冯书华的报道也在他的同事中引起了反响。东风雷诺职工周永贤说,冯书华是中法两国的民间友好使者,他喜欢中国,而且喜欢和身边的朋友分享中国文化。在东风雷诺的外国人里面,是出了名的爱生活,爱中国。
  在汉工作5年多,冯书华数次参加“汉马”、横渡长江等武汉城市活动。今年,他将继续跑汉马、渡长江。他曾在家乡诺曼底开设讲座,向当地人推介武汉。
  2018年12月11日,《荷兰指挥家,在武汉有了真正的家》一稿见报后,引发读者纷纷评论。有读者表示,武汉是一座宜居的城市,“留得住人才,是城市之福。”还有读者评论:“为大武汉点赞,武汉真棒很有魅力,才能让荷兰指挥家留下来。”(《荷兰指挥家,在武汉有了真正的家》)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018年12月11日,《荷兰指挥家,在武汉有了真正的家》一稿见报。
  看到此文后,律德连称“很好”,立即去报摊买了一份长江日报。他还非常开心地将此文链接转发至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引发朋友们纷纷点赞。
  律德表示,非常感谢来听他讲故事的武汉记者,也感谢大家的关注。他说,武汉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城市,武汉人民越来越懂欣赏古典音乐,“我在未来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大家一起建设更国际化、更多样化的武汉”。(记者范婷婷 刘嘉 蔡木子 康鹏 黄丽娟 通讯员朱佳)
  【编辑:付豪】
  (作者:范婷婷 刘嘉 蔡木子 康鹏 黄丽娟)

扫二维码上移动长江网

(范婷婷 刘嘉 蔡木子 康鹏 黄丽娟)

【责任编辑:胡艺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