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脑数字PET完成两百多例脑病成像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祥松组成的医工团队,搭建成功全球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机器,并已完成280多例脑部成像,为脑肿瘤、帕金森、老年痴呆等脑疾病患者提供了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关键工具。

全球首台脑数字PET完成两百多例脑病成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21 18: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祥松组成的医工团队,搭建成功全球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机器,并已完成280多例脑部成像,为脑肿瘤、帕金森、老年痴呆等脑疾病患者提供了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关键工具。

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采用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谢庆国发明的“数字PET”技术,凝聚了团队耗时19年心血积累的技术优势。该设备也是全球首台专用于脑部成像的全数字PET系统,解决了当前脑部专用PET仪器领域“有”和“无”的问题。

脑PET项目负责人之一、数字PET团队成员张博介绍,脑部专用PET受传统PET技术和性能的局限,全球仅西门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推出过此类设备(HRRT),但很快停产。此次研发成功的首台脑部专用数字PET在初步的系统评估中,已实现16.7 kcps/Mbq(市面上临床PET的2倍)的系统灵敏度和平均2.0 毫米的空间分辨率两项关键指标的突破。

中大附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作为此次科研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他表示,“截止11月18日,共完成的287例临床试验证明,用数字PET拍出的人体大脑沟回层次清晰,脑室区分明确,核团分辨清晰。其中,帕金森患者占80%,阿尔兹海默患者占大约5%,脑肿瘤占5%,其余为术后复查等其他情况患者。”

张祥松告诉记者,8月中旬,一名30岁的女性被这台脑部专用数字PET查出患有帕金森病,当场手持报告嚎啕大哭起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多见于老年人,但近年来逐渐有年轻化趋势。

“尽管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幸运的是,这名年轻患者用PET早期诊断出了病症,只要能够在病情初期积极进行康复治疗、科学合理用药,就可以显著延缓疾病进程、从而维持更久的工作时间和生活自理时限,帕金森患者也可以拥有跟健康人一样的寿命。” 张祥松说。

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旻介绍,脑病主要分器质性脑病和退行性脑病,像脑肿瘤、感染、脑梗等都属于器质性疾病,目前较为普及的CT、MRI主要显示疾病引起的解剖和结构变化,因此对器质性脑部病变有明显的分辨优势,然而,这类设备在发现退行性病变方面却性能不足。

退行性脑病主要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目前对临床确诊的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疾病还没有治愈方法。若能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大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深圳大学教授刘琼介绍,阿尔兹海默病在出现痴呆临床表现之前的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就已出现早期分子聚集状态或神经细胞功能的变化。采用PET影像检测,能在疾病早期阶段即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就诊断出来,有利于通过饮食、保健、运动、强化脑训练等手段,进行早期干预。

项目负责人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鹏介绍,“数字PET模块化的特性使得面向不同应用的专用PET搭建更为简单,同时数字化也带来了更稳定的系统性能。这台脑部专用PET样机投入使用仅3个多月,就在0维护的情况下完成280多例复杂脑部成像,这甚至都出乎了我的意料。”

张博透露,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科研样机将继续在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等方面开展临床验证和临床研究,之后将进行新一代商用脑部专用全数字PET、PET/MRI设备的开发,并预计于明年年底完成取证、进入市场。

长期与谢庆国团队进行过仪器应用合作的中国科学院倪嘉缵院士多年来致力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脑疾病研究。倪院士认为,数字PET从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到系统整机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正是我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成果。作为高性能医疗装备,脑部专用全PET的研发符合“健康中国”、“创新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国日报湖北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