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一个村子 一种精神——追记孝感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原副队长汪炎平

当日下午,遵循汪炎平的生前意愿,他的家人和孝感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护送他的遗体到武汉,捐献了他的眼角膜,其它器官供医学研究。”  面对流言蜚语,汪炎平都不往心里去,他甚至更加努力的去宣传献血的益处和重要性。

一个人 一个村子 一种精神——追记孝感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原副队长汪炎平

来源: 博爱荆楚
2019-12-12 15: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果说当初是我影响了身边人,那么现在,是不计其数的人在救助我,让我新生。公益事业传递的是爱,传承的是一种精神。只要能站起来,哪怕拄着拐杖,我也要走在无偿献血公益路上,撒播爱心种子,让爱心的力量越来越大,让越来越多人从中得到温暖和力量。

——汪炎平

12月10日,孝感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原副队长、献血大王汪炎平不幸离世。

当日下午,遵循汪炎平的生前意愿,他的家人和孝感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护送他的遗体到武汉,捐献了他的眼角膜,其它器官供医学研究。

一场意外

“38.6…”

“39.3…”

“38.9…”

迷迷糊糊之中,汪炎平仿佛听见护士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体温。是的,这一整晚,他睡得都不踏实,他在发烧,时高时低,他时不时的睁开眼,护士并不在身旁。

凌晨两点的病房,没有白天的喧嚣与敞亮,只有走廊上的灯光透过磨砂门窗的一丝光线,投射在病床前面的高高挂起的电视机上,然后又发出一串长长的影子,映射在墙上,惨白惨白的,让人瘆得慌。

汪炎平想翻身,他侧头看看陪床的妻子。妻子已经和衣而睡了,他的妻子,明明还不到五十岁,却已经早生了那么多白发。他对妻子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愧疚,他亏欠她太多太多了。

他不想打扰她,想让她好好休息。但持续的发烧让他浑身没劲,发酸发麻。他尝试着用尽全身的力气,扭一扭,未果。他的挣扎把床弄得咯吱咯吱的响,他还是周身难受。突然之间,轰的一声巨响,他摔下去了。医生再三嘱咐,防止坠床,防止坠床,防止坠床。可他,还是坠床了。他的脑袋一片空白,他超级沮丧。明明活生生的从床上跌下,他竟然一点痛感都没有,他的下半身啊,真的是完完全全失去知觉了!他无助的躺在地上,只能等待别人来救助自己。他痛苦极了,他的眼泪如雨水般,嗖的流出来,顺着脸颊,流到耳朵里,流到地上,流到他的心里。

很快,妻子醒了。很显然,仅凭妻子一个人的力气,几乎不可能把他抬回病床上。妻子焦急如焚的给他把眼泪擦掉,又急生生的叫了几声他的名字,确保他的意识清醒以后,才起身回到床头,使劲按了按床头的呼叫,然后跑出去,叫护士过来帮忙。

终于,在妻子、护士和隔壁床的陪床的共同努力下,汪炎平被抬到病床上。

汪炎平万念俱灰!闭上双眼,他的脑海里就呈现了2016年的那次意外摔伤。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他就可以继续和妻子一起,相濡以沫的卖早点,虽然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也绰绰有余。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他就可以继续组织乡亲们做志愿服务,善行善事,乐得其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在汪炎平眼里,正是因为这场意外,他什么都没有了,他失去了正常人拥有的健康,他失去了行走的自由,他连站起来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了,更别提继续奉献社会做志愿服务了。他懊恼极了!都说好人有好报,为什么他的人生却如此失败!他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一颗爱心

1971年,汪炎平出生于汉川市分水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成家立业以后,汪炎平和妻子一起在村头的瓦房开了一个早点铺。随着一双儿女的出生,一家人的日子虽不富裕也还幸福。

2005年正月初七,在汉川城区的马路边上,汪炎平发现了一辆他在电视里面曾经看到过的关于献血公益广告的采血车。汪炎平想起了小时候家里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多年前,汪炎平的奶奶生病住院,需要输血。医院血源紧张,要不是瘦弱的父亲及时献血,奶奶的生命难以保障。于是,他跨步上前,详细的询问关于献血的事宜。在与宣传员的沟通中,他得知了献血对身体并无害处,并且每年的冬天和夏天都是血库最缺血的时候,很多病人因为缺血而面临着生命危险。汪炎平当即决定献血。经过检查,汪炎平的各项指标都合格,就当场献了400毫升血液。

是夜,当深明大义的父亲得知汪炎平献血的事情以后,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大加赞赏,“这是一件好事,值得去做。”父亲的支持开启了汪炎平的无偿献血之路。

他不仅每半年献一次全血,还以身说法宣传献血与救人的关系。后来,汪炎平得知,捐献成分血的间隔时间比全血要短,想到这样可以救助更多的人,他就抽空去捐献成分血。

一种引领

从2005年第一次献血到2016年发生意外摔伤,汪炎平无偿献血106次,累计献血量736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按救助一人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献的血可能救助了100余位病人。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呢?汪炎平说到做到,2006年,他主动加入了孝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并兼任汉川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开始动员他的爱人和儿女,远房亲戚和本村的父老乡亲积极献血。他的女儿在2010年国庆节,主动到血站献血,作为自己的18岁成人礼,以行动支持父亲的献血事业。他尽其所能为大家献血提供便利。凡是去献血的亲朋好友,献血当天的吃喝以及交通费都是他私掏腰包全程负责。他所在的鸡公洲村距镇上8里路,镇上到汉川21公里路,汉川到孝感50多公里路。每次去孝感献血,他先坐麻木到镇上,然后坐路过的长途车赶往汉川汽车站,再坐班车到孝感市中心血站。

除了本村的献血宣传以外,沉湖镇复兴街是汪炎平发现的另一个潜在的献血阵地。路过复兴农场,他看到门口停了很多摩托车,认定人口集中的地方献血的潜在者必然多。他相信总会有人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通过汪炎平的沟通和努力,他争取到了采血车停靠的位置和一个美容店老板的支持。他不停歇的散发着献血宣传单,向上早班和下夜班的人们宣传献血的好处。

为了进一步提升宣传水平,他不断的外出学习,在参加志愿者经验交流会上,他看到别的志愿者在的士车上宣传献血。回到家以后,他灵机一动,在他的摩托车上焊制了一块印有“我献血,我快乐,我健康。无偿献血志愿者汪炎平”的铁皮。他骑着这辆摩托车,在大街小巷里宣传,一年又一年,风吹雨打,从不间断。铁皮破了,他就重新做一个铁皮,印上“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己,孝感市献血办公室(电话:0712-2825715)”,他走到哪就宣传到哪,把专家们说的“道道”,转述给村民们听。除此之外,他专门注册了一个QQ号,取名“无偿献血”,空间里头放满了献血资料,有政策方面的,有健康小常识的,可以说应有尽有。

最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

“汪炎平是个傻子,尽做不赚钱的买卖。”

“汪炎平是个疯子,每天风风火火的忙来忙去,也不知道他在图个啥。”

面对流言蜚语,汪炎平都不往心里去,他甚至更加努力的去宣传献血的益处和重要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汪炎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义务宣传,逐渐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理解和认同,并逐渐加入这一行列。

2008年的一天,汪炎平的侄儿汪凡随他去献血,侄子刚抽完400ml血量,突然满身大汗,头晕目眩倒地。工作人员对晕针晕血的汪凡做了紧急处理,随后,汪凡就恢复了正常状态。虽然汪凡觉得已无大碍,意欲离开,但血站的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任的把他送到孝感市航天医院检查,并派人留守照顾观察了一夜,第二天还送去礼品探望。这让汪凡甚为感动,也让附近的老百姓啧啧称赞。

如果说2008年发生在汪凡身上的这件事情,让老百姓看到了血站的担当,也逐渐开始理解汪炎平的行为的话,那么2010年发生在本村志愿者张超身上的故事,则让乡亲们彻底相信并理解了汪炎平的所作所为。

张超是汪炎平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他累计献血一万多毫升。当汪炎平在医院看望他刚出生的孩子时,得知他的媳妇生孩子输血花费了1500元,汪炎平马上联系血站,血站很快为其报销了除材料费外所有1400元献血费用。此事在村里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终于知晓也终于相信,原来无偿献血的亲属真的可以免费用血。

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汪炎平去献血。与此同时,汪炎平的责任和担子也就更重了,他的手机通讯录里都是志愿者的电话,他的脑海里都是志愿者的血型。

在汪炎平的协助下,每个月的8、18、28日,孝感市中心血站都安排流动采血车到分水镇的中百仓储和华严菜场采血。每年的7、8月份,是无偿献血“淡季”,血库常常告急。在汪炎平的协助下,只要是血库需要的血型,汪炎平就尽最大努力开展协调工作,当天或隔天就把10多名志愿者带过来了。

“穿上马甲我是志愿者,脱下马甲我是农民,只要需要,我会在无偿献血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这是汪炎平的心里话,也是他实践行动的指南。一门心思做公益,从来不讲报酬的汪炎平,名气越来越大。抽屉里一大堆献血证是他的底气,3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给了他前行的动力。孝感市中心血站每次到分水镇以及周边举办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汪炎平都会穿着志愿者服装时,向村民们发放宣传资料、现身说法。

在汪炎平的宣传和感召下,鸡公洲村共有200多名村民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周边村的100多位村民,也先后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成为当地名符其实的“无偿献血第一村”。在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中,鸡公洲村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是此次表彰中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个村级组织。

2015年1月25日,CCTV2014年度“三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汪炎平光荣入选。在北京参加颁奖典礼的时候,看到那些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名人、大腕、作家,他如在梦中。面对主持人孟非的提问,他百感交集。他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却站在祖国的心脏,万人瞩目的领奖台;他是个草根英雄,却与一批时代先锋齐名。鲜花掌声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激励。在荣誉面前,汪炎平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懂得“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庆幸有家人无声的支持和鼓励,庆幸有乡亲们朴素的信赖和无条件的付出,庆幸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厚爱,让他从小人物变成英雄,从农民变为大王。

一份温暖

意外来得太突然。2016年10月31日,汪炎平因意外摔伤导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昏迷,按医生的说法,病情比桑兰还严重。在病床上躺尸般的生活,高烧不退的并发症,还有高额的治疗费,让他的生命举步维艰。汪炎平找不到生活下去的勇气,也看不到生活下去的意义。他闭上双眼,泪流满面。他甚至伸长脖子,扭动肩胛,弄掉呼吸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大半个身子不听指挥。

当汪炎平要放弃自己的时候,当汪炎平万念俱灰的时候,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是,他这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的对社会的付出,是有功德的。他以为世人会将他遗忘,没有!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从没忘记过他这个铁血男儿点点滴滴的付出。这是一种伟大的温暖。

湖北省红十字会全方位启动了对汪炎平的救助,不仅及时上门慰问,还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帮他度过难关。经过各级媒体的报道,汪炎平的遭遇牵动无数人的心。孝感市中心血站、孝感市妇联、孝感义工联、武汉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和众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在武汉协和医院里,医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医务人员为他捐款,仅仅三天,爱心善款已达18万余元,随后捐款金额超过70万元。医院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先后对他进行了脊柱的复位、稳定及减压处理,竭尽一切力量为其提供康复机会。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汪炎平主动请求转院至汉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一住就是两年多,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院为他开辟绿色就医通道,尽最大的努力减免费用。

2017年11月23日,湖北省图书馆长江厅,“因爱不凡·朗读者”红十字故事汇大型公益活动在这里举行,10名红十字捐赠(献)者、志愿者、受助者、社区工作者、红十字人和媒体代表,从不同视角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红十字故事,汪炎平以汉川市献血志愿服务队队长的身份受邀出席,并现场讲述献血路上的点滴点滴,现场弥漫着汩汩暖流。

一种重生

当汪炎平在社会和家人的帮助下逐渐重新燃起生命的火花时,当汪炎平获得重生的时候,他的妻子却倒下了,因为持续的压力和过度的操劳,她脑梗中风了。

社会再一次对这个脆弱又坚强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他的妻子,并破例安排她与汪炎平同一个病房,采取了医院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进行救治。

汪炎平说,如果说当初是我影响了身边人,那么现在,是不计其数的人在救助我,让我新生。公益事业传递的是爱,传承的是一种精神。只要能站起来,哪怕拄着拐杖,我也要走在无偿献血公益路上,撒播爱心种子,让爱心的力量越来越大,让越来越多人从中得到温暖和力量。

血是生命的源头,无偿献血,是生命的延续,大爱无疆。小人物汪炎平是位农民,却以他的坚韧和执着,带出了一个“无偿献血第一村”,引领身边的人奔跑在这条热血奔涌的爱心路上。他们的血,流经生命垂危者的血管,传播生的种子、活着信念;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的爱,触动国人的灵魂,考量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当汪炎平遭遇不幸的时候,他曾经给予社会的爱,又数倍地回馈给了他博大的爱,让他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并且鼓舞着他带着这份勇气,坚强地走出最黑暗的日子,从而再次点燃生命之光,这是一份关于博爱的传奇,从汪炎平的血脉里,到社会的血脉里,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这场意外之后,汪炎平变得愈发坚强,愈发有勇气,活着,是对社会最好的报答。他躺在病床上,含着泪唱着刘欢的《从头再来》。

生命的意义是奉献,

奉献的源头是生命。

汪炎平的生命从奉献出发,

又从奉献里获得大爱,

又从大爱里获得重生。

这是生命的奇迹,

这是大爱的灯火。

愿天堂没有病痛,

老汪,一路走好!

(撰稿:赵春艳)

END

(湖北省红十字会)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