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肉身生铁骨 ——记夷陵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赵春华

天使肉身生铁骨 ——记夷陵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赵春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06 16: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是医生,也是党员,这个时候不能害怕,只能冲锋!”3月5日,55岁的夷陵医院感染科主任赵春华眼窝深陷、颧骨高耸,已经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40多天。

赵春华是夷陵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元老”,从1988年工作至今,整整32年。2003年,赵春华就是夷陵区抗击“非典”的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夷陵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夷陵区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疫情爆发,很快就引起赵春华的警觉。“马上要过年了,到时候从武汉回来的人一定很多,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1月20日到22日,赵春华做了三件极为关键的事情:腾空感染病区病房、规范完善发热接诊流程、组织科室全员学习。

当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收入科室时,赵春华带头写下了《决心书》,鼓舞大家一起坚守岗位,不能退,不能被感染,同时也向患者传递着坚定地信心。

工作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鼻咽拭子取样时,医生需要直接面对病患的鼻孔和口腔,可能引发病人打喷嚏、咳嗽和呕吐等症状。对医护人员而言,感染风险不言而喻,赵春华却总是头一个上。

发热门诊对患者分诊,要询问“有无病例接触史”,一些患者回答不清楚,他耐心地跟患者沟通交流。每天,他的电话会诊打到“耳朵疼”,直到夜深还不眠不休。有时电话快没电了,就一边充电一边继续接打会诊电话。有时他刚刚躺下,又被电话喊醒,继续投入战斗……

“疫情最重的几天,赵主任每天都只睡3个小时。他说他是科室主任,再累也不能退。”睡觉对赵春华来说,变成一种奢侈。护士长胡凡说:“他忙得像个陀螺,白天看病人、诊疗,晚上会诊、写材料,真的是一刻也停不下来。”

赵春华组织专家组会诊 摄影:胡传才

在治疗过程中,他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81岁的颜爷爷是夷陵医院治愈出院的年龄最大的患者。针对老人病况,赵春华以改善患者睡眠、调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基础,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小心翼翼地使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其中改善睡眠药物和激素使用的剂量尤为不好把握。“患者年龄大,促进睡眠的药物,需要考虑跌倒风险系数是否会增加;激素的使用更要兼顾血压、血糖等更多方面的副作用。”每一次用药,赵春华都慎之又慎,对药品、剂量、时序等反复琢磨。

经过治疗,颜爷爷的病情逐渐好转。2月19日和20日连续两次复查核酸阴性,胸部CT病灶明显吸收。3月1日,老人治愈出院。

治愈患者出院与赵春华主任合影。摄影:黄祖明

作为感染科“元老”级医生,赵春华肩上的担子不轻。除了正常的接诊,还要督导同事们规范操作,做好感染防护。“我带他们冲上去,就要安全的把他们全部带回来!”每当进入病房,他总会反复叮嘱医护人员每一个操作细节,确保不出一丝纰漏,传染科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

在赵春华带领下,病区收治的病人,都得到了针对性的精心治疗。截至3月5日,夷陵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累计治愈出院24人。

“天使肉身生铁骨。”这是赵春华写的一句诗,也正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