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上演生死时速 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抗疫中的“护心人”:刚下火线 又上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新战场

医护上演生死时速 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抗疫中的“护心人”:刚下火线 又上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新战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14 14: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患者胸痛3小时,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梗,赶快启动溶栓……”近期,一例突发胸痛、胸闷的患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医时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在完善肺部CT检查后,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及缓冲内科病房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患者转危为安。这群生命的“护心人”,刚下抗击新冠肺炎的火线,经过一段时间整休,又奔赴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新战场。

疫情期间生死时速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60岁的桂先生(化姓)家住汉口。3月8日晚上十点多,他因急性胸痛、胸闷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当时,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梗。前来会诊的医生立即向心血管内科刘继军主任医师和陈娟副主任医师报告了病情。在详细了解病情后,他们判断患者在血运重建治疗时间窗内,在疫情的非常时期,要尽快启动溶栓,否则会有猝死风险。时间就是生命,在及时完善肺部CT检查后,桂先生被及时转至医院缓冲内科病房,在陈娟的指导下进行了及时溶栓。在这个特殊时期,医护人员穿戴着防护装备,行动和以前相比有诸多不便,汗水和呼出的蒸汽很快模糊了护目镜,但大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顺利完成溶栓。半小时后,桂先生胸痛、胸闷的症状逐渐缓解,相关指标提示其冠脉恢复通畅。直到深夜一点多钟,得知患者转危为安,陈娟才安心去休息。目前,桂先生在病房继续进行药物治疗,择期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及后期血运重建。桂先生住院期间,每当看到前来查房的医护人员,都会抬手向他们表达感谢。

在疫情非常时期,像这样的生死抢救几乎每天都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上演。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科主任陈曼华的带领下,为疫情期间的急性心梗患者搭建起生命通道,把许多非新冠肺炎急性心梗患者从鬼门关前拉回。在这个与死神竞速的团队里,陈娟和同事们在不久前还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

“护心”团队火线支援抗疫一线战病毒

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陈娟和科室很多同事主动请缨去一线参加抗疫工作。1月28日,陈娟被安排支援后湖院区发热门诊,并旋即被任命全面接替、负责后湖院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工作。每天,陈娟都提前来到工作区,迅速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护目镜和面罩后,不间断巡查发热门诊、输液室和留观病房的危重症患者。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跟患者密切接触时间长达十小时。

“那时,我和科室同事除了日常查房,救治病人,还要对临时前来支援的其他专业的医生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相关救治流程。为了提高效率,让支援的同事们安全快速适的应工作岗位,我们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里进行防护宣教,工作流程培训,新冠肺炎的诊治指导,一线医生的情绪疏导。”陈娟回忆,“支援发热门诊的那段时间是疫情高峰,发热门诊平均每天接诊八百多名患者,留观病房里住着三十多名危重病患。非常多的患者和家属情绪激动,内心恐惧,除了耐心沟通维持良好的就医秩序,我和心内科的王晓玲医生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布在发热门诊、输液室和留观病房等重要岗位,随时接听一线医生护士的电话,及时解决困难和开展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绝不把困难留给他们。”

留观病房和滞留输液室、发热门诊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是陈娟的重点工作。在对这类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和经鼻高流量吸氧外,陈娟渐渐发现,注重营养支持和心理安抚对救治有很大的作用。有一位60多岁的女性重症患者给陈娟留下了深刻印象。留观病房里的李阿姨入院时双肺大面积感染,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只有72%,在进行经鼻高流量吸氧后血氧饱和度稍有起色。然而,李阿姨非常恐惧,每次查房她都用一种绝望的语气问陈娟:“医生,我会不会死?”陈娟总是握住她的手安慰她,鼓励她,“不要担心,请相信我们,配合治疗,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 每天,陈娟都要亲自察看李阿姨和其他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给予营养补液,提高患者们的体抗力,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二十多天后李阿姨康复出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曼华介绍,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心血管内科团队冲锋在一线,与病毒搏斗,多线作战,支援隔离病房、南京路院区和后湖院区发热门诊,科室团队在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还承担起救治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护佑生命。在支援发热门诊十八天后,陈娟和王晓玲等医生从抗疫一线轮换下来,但没有休息多久,她就和同事们转战到救治非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新战场,继续履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刘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