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赴云南施甸开展科普扶贫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赴云南施甸开展科普扶贫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6-08 11: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近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走进云南省施甸县,以科普助力扶贫,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地质标本与科普图书捐赠、爱心捐助等科普扶贫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施甸县第一完全中学、第二完全中学,逸夫博物馆刘安璐博士、隋吉祥博士分别为两校七、八年级的中学生们奉献了内容丰富的地学科普讲座。

“海林檎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特征?” 从施甸县特有的古生物化石——海林檎入手,刘安璐博士以《化石奇观》为题,用妙趣横生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化石?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如何鉴别和收藏化石?激发了学生们对探索地球乃至宇宙奥秘的求知欲。

隋吉祥博士则为学生们带来《身边的矿物》的科普讲座,通过展示绚丽多彩的矿物,介绍了矿物的性质、特征,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励同学们勇于探索、潜心钻研,用知识为人类造福,用科技引领未来。他们的科普讲座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在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代表逸夫博物馆,将12种特色矿物岩石标本和5种科普图书捐赠给该校,丰富了该校科普馆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扶贫工作队成员、该校校长袁杰接受捐赠。

在施甸期间,逸夫博物馆党支部与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党支部进行党支部结对共建,向该校优秀家庭困难学生发起爱心捐助,该校党委副书记赵维胜接受捐助。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由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因此命名为三叶虫。”在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教学楼前,逸夫博物馆布置了化石、矿物标本展台和以“生命的进化”“绚丽多彩的矿物”为主题的科普展板,12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化石、矿物标本,以及内容丰富的科普知识,吸引孩子们纷纷驻足观看。

2019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定点扶贫直属高校,定点帮扶云南省施甸县。逸夫博物馆一直高度重视科普扶贫工作,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表示,将深入挖掘逸夫博物馆展教资源,以科普合作为平台,携手点亮孩子心中的梦想,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助力施甸县域科教水平的持续提高。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