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举办“战疫科普云论坛” 专家学者云端科普 为科研支招

武汉理工大学举办“战疫科普云论坛” 专家学者云端科普 为科研支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18 19: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普不停,齐心战疫,聚焦新能源材料,专家学者将学术研究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的语言,身体力行做好科普工作。”4月17日,武汉理工大学鸿儒论坛及战疫科普云论坛之“新威特约”系列科普直播开讲。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教授、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晏成林教授为嘉宾,为高校师生带来一场云端新能源材料科学知识专题讲座,激励广大科研工作不忘初心,促进科研创新。此次论坛由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主持。

图1.麦立强教授主持战疫科普云论坛

“纤维服装的演化史就是一部人类能量运用史。人类对纤维材料的使用从天然材料逐渐演变为人造纤维,甚至到未来的智能纤维,反映了人类逐步实现了对能量储存和释放的主动性和掌控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从能量管理、能量储存、污染处理三方面介绍了杂化纤维材料在能源与环境方面的应用。

兼顾保暖和亲肤,“软硬适中”的柔性纳米纤维材料桥连气凝胶隔热材料,能高效阻止热量散失,具有极优异的保暖隔热性能。朱美芳院士课题组不仅研发可穿戴的功能纤维材料,还研究功能纤维材料在能量储存上的应用——一种结构、功能和电化学一体的杂化纤维。这种纤维由功能性能转换层、电化学存储层和结构性存储层组成,分别实现了潜热的释放和与吸收、能量的储存和隔热。在污染处理方面,朱美芳院士阐释了其研究在解决空气、饮水和固体污染问题上的应用,其课题组提出的等离子体/催化回收设计思路能实现废弃口罩高效回收。

图2.朱美芳院士作精彩报告

“诺奖花落锂电是否姗姗来迟?不,这只是锂电盛宴的开始!”苏州大学晏成林教授为大家讲述诺奖与锂电产业前沿。晏成林教授在线与听众们分享诺奖得主之一约翰·古迪纳夫的传奇科研人生,介绍了锂电池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为生活带来的飞跃,以及全球锂电行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关键瓶颈,并用图片展示了锂离子电池制造的主要过程。他指出,锂离子电池制作过程繁琐,成本相对高昂,要继续推广锂电池的使用范围还须在现有基础上攻破核心技术、降低成本。

图3.晏成林教授作精彩报告

此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吸引了高校师生参与,更有很多社会人士积极加入。“朱院士团队将纤维材料‘玩’出了‘新花样’,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云论坛让我们有幸跨越空间的阻隔与知名专家学者线上交流,感觉非常棒,收获很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科sy1901班王林说。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黄孟表示,麦教授组织的“战疫科普云论坛”为科研人员跨学科交叉交流与互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此次活动点赞。

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兼顾科研工作?专家学者纷纷为科研工作者支招。身处上海的朱美芳院士认为,只要保持好的心态,沉下心,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能够实现沉浸式科研,取得优异的科研效果。北京大学郭少军教授表示,科研工作者们应珍惜时间,攻坚克难,为突破我国科技痛点、难点作贡献。如果因为疫情不能进行实验,可对课题进行思考和深入调研。“在学校和学院的合理安排下,我们坚持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有条不紊地学习和实验,同学们心无旁骛,效率也能得到保证。”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廉思甜作为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体会。

图4.师生积极参与论坛

目前,该论坛已举办四次,受众人数超过两万人次。此次“战疫科普云论坛”同时是武汉理工大学第31期鸿儒论坛。鸿儒论坛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依托学校国际一流材料学科打造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往期讲座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江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Jean-Pierre Sauvage、J. Fraser Stoddart等。今后,“战疫科普云论坛”将继续推出不同类别的学术及科普讲座。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