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出征,跨越千里 这支病毒“猎手”在长春与病毒正面“交锋”

逆行出征,跨越千里 这支病毒“猎手”在长春与病毒正面“交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27 17: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7日,武汉儿童医院派出由7名“病毒猎手”成员组成的核酸检测队,赴吉林长春市支援抗疫。至4月27日,他们在距离病毒最近的战场上,与病毒正面“交锋”40天,每天日夜颠倒,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至少10小时,在高强度、高压力的检测任务下,他们按规范用心完成每一份核酸样本的检测,确保“零误差”。

跨越千里,逆行抗疫

自3月17日紧急集合启程支援吉林长春疫情防控,至今已经40天。白天一头扎进实验室,出来往往已是夜深人静或是黎明将启。武汉儿童医院援吉林核酸检测医疗队的队员们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半夜的长春,他们见过很多次。

3月16日,接到支援吉林长春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武汉儿童医院抽调了7名人员,火速组建了一支援吉林核酸检测医疗团队,同时紧急调配检验装备和抗疫物,连夜发车托运。

3月17日凌晨,武汉儿童医院援吉林核酸检测医疗队赶赴高铁站,与湖北全省40余家医疗机构193人组成的核酸检测大部队集合出发,奔赴2200余公里外的长春。

为了与时间赛跑,提高病毒检验与筛查效率,抵达长春次日,来不及多做休整,领队汪昕率领队员们抓紧时间进入到刚刚搭建好的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气膜实验室搬运检测设备并调试机器。19日凌晨,随着第一批检测样本送达实验室,医疗队正式开始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早点开展核酸检测,就能尽早发现感染者。”汪昕介绍,此次援吉的6名队员都是来自医院检验科和精准实验室的骨干力量,大部分都是具有丰富的核酸检测支援经验的“老队员”,是一支精兵强将,可以确保每一份检测样本的结果都能及时、准确。

与时间赛跑,快速“排雷”

为加快检测进度,气膜实验室实行仪器24小时运转,人员三班倒轮换不间断检测。

邬欢、夏倩、熊飞、王军、严城辉、张显凯6名检验人员作为核心成员,与其他医院人员共同组成湖北援吉核酸检测医疗队市队3组,争分夺秒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成千上万的样本需要扫码、编号,加样,扩增一气呵成。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在取样环节,拧开采样管的盖子取出样本,然后把样本加到提取板里面,检验科技师熊飞已记不清这个动作和队友们重复了多少次,“长时间频繁地开盖,导致不少队友的拇指和食指磨出水泡。”熊飞说。

扩增是核酸样本检验重要环节,每一台扩增仪一次可容纳96个标本,按1:10混采计算,可覆盖960人次。虽然核酸扩增可以由仪器自动完成,但报告分析审核却只能依靠人工。

实时紧盯电脑屏幕,用肉眼观察分析每份样本的扩增曲线,去判断结果的有效性,从成千上万条曲线中找出阳性结果,发现阳性样本后,及时按编号索引,将标本取出复核,这是检验科PCR实验室技师邬欢每天的工作。 “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测工作,我们早一刻出结果,就能早一刻让长春市民安心。”邬欢表示。

经验本土化,破检测量纪录

核酸标本送到实验室一般是下午或者傍晚,队员们常常要在夜间工作。一套班工作时长大概在9至10小时左右,通常都是迎着朝阳下班。高强度的工作和昼夜颠倒,对每个队员的身体消耗很大。

检验科技师王军回忆,刚来吉林时,队员们要适应很多“不同”。“面对不同单位、不同仪器,不同试剂甚至不同的操作习惯,大家刚上战场,便捉襟见肘,每日核酸检测量在50板(4500管)时,便已经疲惫乏力,身心俱疲。”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让队员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武汉儿童医院核酸检测先锋队将检测经验本土化,很快找出破解办法:先派一人去气膜实验室进行标本接收,待标本达一定量,队员全力出击。标本信息需要全部录入信息系统,才能进行后续操作,进仓后优先多安排人员进行标本信息录入,然后逐渐撤离进行其他操作;其次,组织所有操作人员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统一加样流程,统一试剂,统一检测程序,并根据国家对于新冠病毒检测最新标准与要求,落实检验结果合理报告与复查流程,尽量使大家行动一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通过合理排班和岗位设置,不断优化流程,经过反复磨练,队员们个个练就了准、稳、快的“机械手臂”,时效不断提高。最终,武汉儿童医院援吉林核酸检测医疗队所在的小组创造了单个班次8小时内完成120板(近11000管)的检测量记录,同时检测时间还较支援初期显著下降,队员休息更加充分。

“我更有经验,援吉我必须去”

汪昕两次带队出征,2022年1月5日,河南许昌疫情出现新变化,汪昕主动申请前往河南支援,圆满完成核酸检测任务。这次支援吉林,他同样没有犹豫,安顿好工作和家里后,和队员们第一时间前往长春。

到达长春后,作为队长,汪昕多次演练院感培训,队员进入实验室前,时时叮嘱他们做好个人防护。队员们的工作是“体力+脑力”,他想方设法改善队员们的生活条件,做好队员们的后勤保障员。

“夏倩,支援吉林长春,你能去吗?”“什么时候出发?”“预计明天凌晨6点。”“好的!”四十多天前,接到支援吉林的任务时,检验科PCR实验室的夏倩毫不犹豫答应。今年1月,湖北援助河南许昌的医疗队中也有她勇敢的身影。“我是党员,又有支援经验,这次援吉林我也必须去。”

在长春,夏倩主要负责将提取好的样本加到扩增试剂里面,一个班次下来至少要开盖、封盖三千余管,每天走出实验室后,肩膀和手腕的酸痛排山倒海地涌来。但她总是朴实地说:“不止我一人辛苦,别的队员也很辛苦。”

检验科技师严城辉新婚不久,接到支援任务,她决定放弃休婚假。精准实验室的技师张显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一直瞒着他们 ,“从我接到通知到抵达长春,都没有跟家里人说过”。

“我们这支队伍全部是党员,平均年龄34岁,这40多天以来,我知道队员们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作为中共武汉儿童医院支援吉林临时支部书记,汪昕表示,在日以继夜的高强度工作中,医疗队成员克服水土不服、饮食不规律等困难,每天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帮助吉林人民早日打赢战疫。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