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锚地项目开始全面攻坚

三峡秭归锚地项目开始全面攻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3 20:1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3 20: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23日,记者从中交三航局人士获悉,在长江三峡通航局、中交二航院和中交三航局合力奋战下,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上游归州水道的8#-2平台完成浇筑工作。这意味着三峡通航船舶秭归旧州河锚地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峡秭归锚地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该项目生产经理苏爱俊介绍,三峡秭归锚地工程地由中交三航局承建,位于长江上游航道里程82.5至86.2千米处。项目拟建设8个可供过往船只停靠待闸的锚位,其中包含2个专供危险品船停靠,建成后将有力缓解三峡船闸上游危化品锚地容量不足问题,提升通航服务水平。

根据设计,项目的每个锚位设计了2个墩台18根钢护筒灌注桩,共有144根直径2.3米钢护筒需要进行栽桩施工。

然而,三峡秭归锚地项目现场地质情况复杂,其水深达150米,且水位变化可达30米,两岸多为“陡峭”的裸露高强砂岩,每年只能抓紧夏季库区窗口期,栽桩工作就像是在“峭壁上栽树”,是个考验技术水平的“手艺活”。

面对完成144 根钢护筒栽桩任务,“漂浮不定”的船只和直径长达2.3米、单个重达65吨的钢护筒,成了项目施工的“拦路虎”。为攻克栽桩难题、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项目党支部组织项目青年员工成立了“项目专业技术团队”。

“旋挖的自重、反向旋转的力本身就大,三峡库区风力也不小,给项目增加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三峡秭归锚地项目安全总监叶林介绍,经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技术团队从宵夜里的八爪鱼找到灵感:“八爪鱼的吸盘和触手能够吸附在光滑的表面,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多组锚和锚链‘吸附’在江底固定住船只呢?”

技术团队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现场试验,同时通过定制带螺旋钻杆的钻筒,“以硬碰硬”克服了高边坡高强度岩石地质开孔的问题。

但接下来,如何安全且顺利完成钢护筒的吊装,成为摆在技术团队面前的新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专业技术团队成员结合现场情况及前期经验总结,最终提出通过履带吊与起重船双机抬吊将钢护筒由水平转体成垂直,并插入孔内,这一方法解决了钢护筒桩长长、桩身重的难题,栽桩效率也大幅提升。

自2022年5月开工以来,项目部先后组织3艘栽桩浮平台,通过机器24小时不停歇,工人两班轮流操作,建设者们风里来雨里去,历经16个月完成144根钢护筒的栽桩施工。

苏爱俊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在保护和恢复优良岸线资源环境、促进三峡流域与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