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涉外领域法治体系建设研究》开题会暨首届中南大涉外法治论坛在武汉举行,学界与实务界专家齐聚,共探涉外法治发展之路。
中南大党委书记侯振发表示,涉外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部分,此次论坛与开题会结合,既响应国家战略,又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契机,期望课题组构建融通中外的国际法体系,产出高水平成果。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楠强调,该研究是强国建设、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应坚持思想引领、问题导向与成果应用,提升我国国际规则话语权。
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罗平透露,武汉仲裁委与中南大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双方将成立中国武汉涉外仲裁学院,签署人才培养协议,打造数字赋能示范基地,建立行业标准,形成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 “武汉模式”。
项目开题环节,首席专家、中南大副校长刘仁山全面阐述总课题规划。多所高校专家汇报子课题情况,各单位专家提出优化建议,武汉大学黄进教授主持并总结,鼓励创新研究。论坛期间,中南大国际法学院与武汉仲裁委员会涉外仲裁学院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黄进、王贵国两位资深教授作主旨报告,分享前沿见解。
在涉外领域法治体系建设圆桌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涉外法治理论、立法、执法司法等议题深入探讨,为体系建设提供思路。本次活动由中南大相关单位承办,多方协办,为涉外法治事业凝聚智慧,意义深远。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 卓张鹏 摄影 崔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