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一下刚才制作的火星救援车能不能在模拟沙盘上顺利行驶到‘祝融号’休眠位置,操控机械臂对‘祝融号’进行沙石清理工作。”在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同学们正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火星车救援挑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参会观众。
5月14日至16日,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作为此次大会的基础教育观摩点,向世界展示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创新实践。
如何制作一辆智能火星救援车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收集资料,通过奇思妙问智能竖屏与张衡、图灵甚至孙悟空等数字人互动,并在AI智能体的协助下,完成制作步骤以及学习任务分解。此外,还进一步利用VR设备,沉浸式体验火星地貌与环境,获取精准且科学的火星环境数据,分析救援车应该具备的功能。
在救援车制作环节,同学们基于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进行编程和拼装,通过3D打印车标进行个性化装饰。现场,同学介绍:“我们运用到了机械组装知识,将一个个零件精准组合,构建出了救援车的实体结构,通过编写程序赋予救援车运行、避让等功能;在语音播报功能的实现上,还我们还运用了语音识别和合成的知识。”
在经过模拟沙盘测试和智驾优化后,一台智能火星救援车就做好了。但同学们的项目式学习并不止步于此,他们还通过AI+美术、AI+音乐的跨学科学习,将中国传统的篆刻、版画、乐器等融入艺术创作中进行微电影制作,并借助科大讯飞AI黑板进行展示。
“火星救援车”的整个制作过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德、智、体、美、劳串联并行,真正实现了五育融合,这或许就是AI赋能的未来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各任务环节,同学们完成相应子任务就可以获得“实验能手徽章”“未来画家徽章”等不同的奖励,这也是学校五育学生评价的一个缩影。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神龙小学构建 “研 - 产 - 教” 多方联合教研模式。老师们通过 AI 教研平台,与高校专家、工程师及其他地区教师开展联合教研,设计项目式课程,打造 “AI 数字教师” 课堂。同时,武汉经开区借助信息化手段发展网络协同教研,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评价体系方面,学校依托五育评价系统,通过数据汇聚与管理,实现育人、管理、治理的智慧化和精准化。在学生评价上,记录五育发展轨迹,以徽章奖励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评价上,构建发展模式,让教师成长可视化。
神龙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韩瑾表示,智慧校园要让技术服务师生发展,教育人应思考教育生态打造,融合多方智慧应对未来教育挑战。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