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批核心医疗技术开评 消化领域32项创新项目现场打擂

武汉首批核心医疗技术开评 消化领域32项创新项目现场打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0 11: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8日上午,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利济路院区启动了首场角逐。本场评审聚焦消化领域前沿技术,32项创新项目现场打擂。参评项目既关注消化道肿瘤、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的诊疗,也覆盖体重管理、慢性乙肝、便秘等影响群众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既有临床操作的创新,也有消化内镜精灵、基因监测、手术机器人、粪菌移植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利济路院区启动首场角逐。)

评审现场大咖云集,“膜解剖”理论的创立者、武汉同济医院的龚建平教授,同济医院胆胰外科学术带头人秦仁义教授,同济医院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授,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王桂华教授等医疗界“顶流”齐聚一堂,围绕前沿医学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龚建平教授带来的“膜解剖胃癌根治术”,以更清晰的解剖层次和更低的并发症率引发热议,为沉寂多年的肿瘤外科领域带来新的曙光;秦仁义教授展示的“基于CRISPR/Cas14a系统的胰腺癌突变基因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其临床应用”展示了《胰腺癌细胞间信号传导的临床功能蛋白组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胰腺癌早期检测和治疗的关键蛋白标志物,为胰腺癌诊疗开辟了新路径;陈知水教授带来的“器官联合移植”创造了诸多生命奇迹,胰肾联合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有功能的存活均超过20年;王桂华教授带来的“慢性便秘治疗同济方案”,展示了“脑机接口治便秘”核心技术为胃肠动力性疾病治疗开辟全新路径。

(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时昭红教授在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中介绍该院创新项目——胃癌前病变诊治的中西医协同智能化干预技术。)

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的时昭红教授带来的“胃癌前病变诊治的中西医协同智能化干预技术”融合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西医的精准医疗,通过内镜A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筛查,提高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利用中医经络检测结合四诊合参,实现炎癌转化阶段的中医精准辨证,专病专方联合汉派中医“三位一体”外治技术干预提高胃癌前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多次胆道术后结石复发、ERCP失败的胆道梗阻,一直是困扰肝胆外科临床的痛点。”武汉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负责人周程带来的“经皮肝穿刺胆道镜介入技术”,在影像引导下建立微创通道,通过胆道镜实现“碎石-冲洗-取石”一体化操作,不仅更微创,且具备高清除率以及良好的可重复性。

(武汉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负责人周程现场介绍“经皮肝穿刺胆道镜介入技术”。)

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专家评审严格把关。据了解,本场活动结束后,泌尿、医技、心血管、运动等领域的答辩评审也将陆续展开,评审活动将持续至今年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届时将发布“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结果,助力武汉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张梦石 谯玲玲)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