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精准吊装,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顺利合龙。这座武汉“东大门第一桥”联通新洲区与鄂州华容区,主跨1430米、宽50.5米,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是目前长江最宽钢箱梁悬索桥,预计2026年通车后,将使两地通行时间从1.5小时缩至5分钟,成为武汉都市圈交通要道。
智能化是大桥建设的核心标签。自2022年9月开工以来,项目以智能技术驱动高效建造:桩基施工用“水刀工艺”破解复杂地质,4个月完成7000余米I类桩;主塔建设通过智能筑塔机与柔性生产线实现“搭积木”式施工,213.75米主塔1年封顶,提前2个月;主缆首次采用智慧缆索,内置光纤实时监控数据,搭配“双循环除湿系统”延长寿命;钢箱梁架设依托数字孪生系统,实现446吨钢梁“毫米级拼接”。两年十个月的建设周期创行业纪录,项目获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试点等多项荣誉,树立“智慧”标杆。
建桥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大桥紧邻江豚活跃区,采用“一跨过江”设计避免水下打桩,工厂化施工减少现场扬尘噪音,中水回用、绿化覆盖实现污水零排放。施工团队成立“江豚保护小分队”,错峰施工避开水生动物活跃期,江豚数量从2头增至近20头,工地成“花园式”生态样本。
作为中国桥梁品牌名片,大桥承办十余场国家级、省级活动,接待海内外交流研讨,与十余所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年接待参观近万人次。这座集智能、生态、文化价值于一体的超级工程,为新时代桥梁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建成通车后,武汉新洲到鄂州的行车距离将由一个半小时缩短为5分钟。同时,项目将打通阳逻国际港到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完善和提升物流枢纽功能,促进“光谷”“星谷”联动融合发展。(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黄子珅 杨鑫 向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