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一号”卫星首批标准影像数据发布

“地质一号”卫星首批标准影像数据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6 16: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摄影 孙彦钦

10月25日,“地质一号”卫星首批标准影像数据在武汉发布。首批数据来自矿区、沙漠、森林、盐湖等区域,将为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自主可控、精准专用的数据服务。

“地质一号”卫星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研制,于2025年5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是一颗面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不同地质环境要素的精细光谱探测的高光谱遥感卫星。

自发射以来,“地质一号”卫星已累计飞行约9610万公里,回传约800轨数据,数据量超4TB,整体运行状态良好。

“地质一号”卫星工程总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力哲教授表示,“地质一号”的成功研制与高质量数据发布,为地质工作者配备了一台在太空中的“高精度光谱显微镜”,能够穿透地表“伪装”,实现地表物质成分精细识别,助力找矿效率和精准度提升,服务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地质一号”卫星的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师生团队自主研发,不依赖任何商业软件,实现了从卫星下传原始条带到高级产品的全链路自主可控处理。在常态化服务模式下,系统可在6小时内完成从数据拍摄到L2级产品的近实时生产服务,具备数据摄取、几何辐射定标、增值产品生产、在线处理与分发共享等全功能,高效支撑业务化应用。

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拓展应用场景,深化国际合作,使“地质一号”的高质量遥感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冯如意)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