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经验”激活广水全域乡村振兴密码

“关店经验”激活广水全域乡村振兴密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4: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前村里穷得叮当响,如今香菇种到百万袋,家家户户腰包鼓!”11月13日,湖北广水市“党建引领 关店蝶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现场,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的一番分享,引来掌声如潮。这场盛会不仅见证了一个“软弱涣散村”的华丽转身,更以“关店经验”为火种,点燃了全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热潮。

“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李绪强介绍,关店村曾尝试多种产业却屡屡受挫,最终回归本村延续五十余年的香菇种植传统,确立以香菇为核心产业,推行“集中制袋、分户种菇”与“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运营管理公司,党员带头筹集100万元启动资金,引入智能化设备与移动方舱种植技术,实现四季出菇、年产6茬的突破,不仅让香菇肉质更厚、口感更佳,更将菌袋成本从每袋5.7元压降至4.56元,极大点燃了村民的种植热情。短短两年,菇农从20多户猛增至115户,2024年香菇种植规模一举突破百万袋大关,。

为让群众共享发展果实,关店村创新推出“33355”收益分配机制:公司收益的30%留作发展公积金,30%投入村级公益,30%用于村民分红,5%作为积分奖励,5%帮扶困难群体。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3.1万元,带动就业超3000人次,发放工资逾百万元。脱贫户甘爱华从昔日“想回娘家”到如今年种菇1万袋、收入超10万元,更有100多名在外青年主动返乡创业就业,生动演绎了“小香菇撑起致富伞”的振兴故事。此外,村集体还利用收益硬化道路、整修塘堰、打造花菇文化广场,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同频共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店镇飞跃村、十里街道杨家岗村等6位村党支部书记依次分享了借鉴“关店经验”的实践故事。有的以葡萄产业为抓手,借力电商直播让“红土地长出金疙瘩”;有的以“清洁家园”行动为切口,激活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有的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实现从“涣散村”到“明星村”的精彩蝶变。这些实践与广水市2025年乡村振兴规划同频共振。

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杨华涛认为,“关店经验”核心在党组织,要有坚强有力、一心为民的党支部和有情怀、懂经营的支部书记;产业振兴是重点,需立足特色创新模式,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群众参与是源泉,要激活主体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是动力,需规范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系统观念是方法,要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凡义点评道,关店村的党组织已从封闭系统转变为开放平台,成功整合分散农户、外来资本、先进技术和多元市场,党支部化身信誉担保方、利益协调者和风险防火墙,党员干部成为降低创业风险的“杠杆”,最终让党建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的幸福指数。

广水市委书记、市长崔传金号召全体干部,要以“关店蝶变”为强劲动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贡献更多广水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编辑:周荔华 刘坤 通讯员 张玲俐 张峰 刘帅 朱华 卢林)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