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至26日,湖北省“工友杯”第七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决赛暨成果交流签约活动在武汉举行。大赛由省总工会联合省妇联、省科协等五部门主办,以“建功支点 工创未来”为主题,经全省20个赛区初赛、复赛遴选,63个职工双创项目晋级决赛展开巅峰对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在视频寄语中指出,大赛涌现的新能源应用、乡村振兴等项目,既契合湖北“51020”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又彰显“有用为王”的创新逻辑。他勉励选手把握产业规律,在核心技术上形成优势,立足湖北产业特色,推动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湖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惠霞表示,“工友杯”平台已培育出一批青年产业工人、返乡创业代表和科研技术团队,他们分别在岗位锤炼、乡村振兴和技术攻关中彰显使命担当。他鼓励广大职工勇当双创先锋,要求各级工会深化全链条服务,倡议社会各界共同营造优良创新环境。
本届大赛聚焦全省支柱、优势及特色产业,设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四大专项赛道,新增高端芯片、量子科技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项目及荆楚非遗传承项目,全面覆盖产业热点与文化需求。决赛现场,选手围绕技术创新、社会价值等方面路演答辩,专家点评精辟,掌声不断。
最终,12个项目获一等奖,其中“深远海高可靠系泊系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玄武岩防护面料”以航天级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提供“武汉样本”,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推动农业智能化。另有20个项目获二等奖、31个项目获三等奖。大赛评委阵容专业,涵盖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负责人及全国劳模、媒体代表等。
获奖代表张子强感言,平凡岗位是创新沃土,匠心坚守是成才阶梯;返乡创业代表龙定海则表示,愿以奋斗助力乡亲致富,见证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现场的双创成果集市集中展示了外骨骼机器人、中医四诊AI机器人等22个优质项目,尽显湖北职工在多领域的创新突破。
签约仪式上,省职工科技文化中心与长江创投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武汉楚为生物、湖北江夏实验室等6个项目现场签约,标志着获奖成果落地进入加速期。据悉,“工友杯”已连续举办七届,8年来累计吸引1.5万余个项目参赛,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编辑:刘坤 通讯员李安然、陈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