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PET项目斩获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

数字PET项目斩获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0-15 0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10月1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全球首创的全数字PET系统及产业化”项目获871分的高分,获得了主赛道全国总排名第5的佳绩,斩获全国金奖。

今年5月31日,由数字PET发明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谢庆国与博士生张博带领团队研发的临床全数字PET/CT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CFDA批准,获得市场准入和对外销售的资质。今年10月,该项目完成首笔销售合同。

目前,数字PET已形成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团队发明的MVT数字PET技术具独创独有性,是当前业内数字PET方向的引领者,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事关民生健康、市场前景广阔的高应用价值,都是其从来自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院校、109万个团队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的关键。

张博:将全部青春献给了数字PET事业

“我从05年大学一年级认识谢庆国教授,那个时候我才19岁,谢教授33岁(跟我今天一样),到今天14年了。我将全部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数字PET。”决赛演讲中,当张博讲到这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张博,1986年生于湖北宜昌。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2018级博士生,也是数字PET项目产业化负责人之一。

19年前,青年学者谢庆国选择了PET作为他的研究方向。2004年,谢庆国发明了数字PET技术,同年,张博来到华中大就读本科,并在2005年加入了谢老师的研发队伍。从本科到硕士,7年时间里,张博见证了数字PET从原理发明一步步转化成技术、产品的艰辛历程。

“记得谢老师刚刚提出数字PET概念时,业内的接受度并不高,但他却坚持不懈地在数字PET这片无人区耕耘。渐渐地,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也看到了数字PET的价值和潜力,2009年,西门子开始提出数字化方法,2010年,飞利浦也跟着提出了它的数字化技术。如今在PET厂商中,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都是‘全数字’。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只要看准了、认定了,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了,就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2007年1月 谢庆国与张博等学生合照   

在华中大的7年求学时光,也让张博渐渐成长为谢庆国的得意门生。硕士毕业后,张博凭着出色的能力被一家公司高薪聘请为技术总监。“正好那时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过,干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2014年,正在筹备临床PET产业化的谢庆国找到张博:“你是想干一份一眼可以望到老的工作,还是愿意拥有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终身事业?” 对于张博来说,数字PET是十几年死磕出来的硬科技,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和应用价值。“原来我缺少的,正是为某种事业奉献一生的归属感,数字PET就是我的终身事业!”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博义无反顾地加入进来。

“创业永远是一条最艰辛的道路!”回忆起14年来跟随导师拼搏的点点滴滴,张博感慨万千。刚开始没有场地,大家只能在学校角落的一个废弃实验室落脚。四十平的场地,十来个人挤在一起,组装原型机时,为腾出空间,每张桌子都得来来回回挪动;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发不出工资,张博甚至以个人名义找银行贷款,给兄弟们发生活费。

“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早一点做出全数字PET,中国人就能早一点用上自己的‘健康重器’。”对于张博来说,14年的全部青春只是起点,人生的下半段,还将为数字PET造福人类健康不懈奋斗。

2017年3月 临床全数字PET/CT装机广州附属第一医院

2018年7月 临床全数字PET/CT完成临床试验入组扫描

19年只做一件事: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健康重器”

PET是目前最贵的医学影像手段之一,不同于常见的CT和MRI的解剖影像,PET能在很多疾病的病灶还没形成之前,就可以通过诊断生物化学反应的异常,实现对病灶的早期发现。

PET主要面向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然而,这一装备却是目前国产化占比最低的高端医疗器械;同时,现有的PET也由于性能不足、应用难而没有充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张博介绍,数字PET团队在过去19年,一直致力于解决PET研发中最关键的数字化问题。谢庆国教授发明的MVT数字化方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PET技术路线,不仅解决了受制于人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还进一步提升了PET的性能。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家,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高端医疗仪器,而不是将健康寄托在进口仪器上。我们19年只做一件事,并且以后都将致力于这件事,就是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健康重器’!” 

预测市场不如创造市场,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张博深信,数字PET将创造人类健康事业的未来,而他,也将把数字PET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