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潜伏期一般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对发热患者早排查早发现,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管好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为切实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要求,我市采取以下措施:
关口前移,及早筛查发热患者
1月24日,市指挥部发布7号通告,要求对发热居民进行分级分类筛查,全面排查发热患者。社区居委会通知提醒辖区居民,如有发热症状及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筛查。全市20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发热预检分诊点(分诊台),对有发热症状的居民进行检查筛查排查,对需要在基层治疗的及时治疗,对需要送往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及时帮助预约就诊,社区负责协助转运。自1月24日以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接诊19202人次,排查发热病人4441人,及时治疗或指导居家隔离观察1460人。
发热门诊,及早隔离疑似病人
1月20日,我市在61家医院规范设置了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接诊,并将发热门诊情况予以公布,方便市民就近就医。各发热门诊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诊断标准,及时确定疑似病例,视病人病情,实施在门诊留观、入院隔离治疗或转至基层医疗机构隔离观察。1月22日至27日,全市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75221人,门诊留观3883人。
网络直报,及早掌握疫情情况
1月21日,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实行网络直报,较好解决了原先由各医疗机构上报疑似病例,再经专家组研究诊断和采样送检,等待检测结果确诊或排除,后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所带来的疫情掌握不全面、公布不及时等问题。从1月22日开始,全市各医疗机构直接通过网络直报,病例报告实现及时、全面、准确。1月22日以来,全市网络直报每日病例累计13119人、每日新增病例累计2588人,1月27日网络直报全市确诊病例为1590例。
加快检测,及早作出明确诊断
为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市构建了2家专业检测机构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医院联合组建的样本采集、转运、检测、结果报送等检测管理网络。为保障试剂供应,为全市指定的检测机构紧急调运4万人份试剂盒,即将再调运6万人份,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12500份。除省、市疾控中心外,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市肺科医院等8家医院从1月23日起陆续开展病原学检测,1月23日至27日,已累计检测样本4086份,其中阳性712份。单日样本检测能力由疫情初期的200份提升到近期每日的近2000份,提高了全市各定点医院确诊病例的速度。
截至1月27日24时,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590例、疑似病例2621例,其中3652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其余在发热门诊、基层机构或居家进行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