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亮相武汉临空港防汛抢险救援演练现场

“黑科技”亮相武汉临空港防汛抢险救援演练现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7-01 18: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此次演练涵盖水、陆、空,多部门联合作战 宋亮 摄

防汛吸水膨胀袋、水上救援智能机器人、移动智能照明平台...6月30日,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组织的防汛抢险救援综合演练现场,大量“黑科技”装备一展身手。

在近1个小时的演练中,该区应急、水务、公安、消防等8支抢险应急队伍共320余人、700余台(套)装备完成了管涌抢险、快速排涝、水上搜救和人员转移、散浸处置等4个科目的演练,规模为历次之最。

“黑科技”让应急更迅速

“黑科技麻袋”—新型吸水膨胀袋 宋亮 摄

一条0.5公斤重的麻袋,浸水3-5分钟后即“暴涨”至25公斤以上。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两名应急队员在极短时间内就用这款“黑科技麻袋”轻松筑起了一段围挡。

产品研发团队高级工程师孙福生介绍,与搬运砂石填充袋相比,这款新型吸水膨胀袋可大幅节约人力和时间,其内胆中的高分子树脂填充物遇水后能牢牢锁住水分,正常情况下可使用2个月以上,“相当于‘以水挡水’”。

在搜救演练环节,2台水上救援智能机器人的表现也同样出色:从下水到抵达落水人员附近,100余米的距离用时仅15秒左右。落水者抓住机器人后,迅速被拖至岸边。

孙福生介绍,这款水上救援智能机器人操控范围可达800米,经改良后具备卫星定位功能,速度更快、行驶更稳定,既能节约救援时间,也能保证施救人员安全。

此外,具有三维重建功能的无人机、运用液压装置固定的移动智能照明平台、子母式“龙吸水”等大量新技术、新设备也在相关演练科目中纷纷秀出“十八般武艺”,令人目不暇接。

演练现场指挥部成员、东西湖区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救援保障科负责人邹华表示,虽然很多“黑科技”装备都是“首秀”,但在演练中都表现不错,尤其是在缩短抢险救援时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战中如能合理使用,可提高应对效率。”

用“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准备

搜救人员与医护人员联动救助落水者 宋亮 摄

“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参与演练的协和东西湖医院120急救站副站长向军表示,演练内容“硝烟味很浓”,对实战指导作用很大。

东西湖三面环水,防汛抢险存在压力。6月30日上午8时,汉江新沟站水位达到26.00米,进入设防水位。

“必须以‘底线思维’做好各项应对准备。”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加强巡查预警,及时补充防汛抢险物料和装备器材;各级各类抢险队加强训练培训,紧锣密鼓做好应急准备。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