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五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论坛由中国贸促会、武汉大学、中国国际法学会主办,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联合承办,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特别支持,中国贸促会湖北省委员会、中国贸促会武汉市分会、中国贸促会湖北自贸服务中心共同协办。论坛专注于国际法律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致力于为各方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美经贸争端中的国际法律与国际秩序。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视频连线致辞。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贸促系统、高校智库、著名律所及企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等国内外权威人士数百人现场参会,全球3万4千人在线观看中英文直播。
卢鹏起副会长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法在稳定国际秩序、规范国际关系、塑造国际规则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本届论坛从国际法的角度,梳理过去中美经贸争端的经验,研究预判未来形势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自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贸促会充分发挥独特身份优势,代表中国工商界应对中美经贸斗争,多项工作取得务实成果,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卢会长表示,中国贸促会在未来会努力做到:一是做好中美经贸争端应对,维护行业企业利益;二是发挥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三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韩进党委书记表示,本届论坛将继续为专家学者构建高品质的沟通交流平台,维护国际法律与国际秩序,促进国际法的与时俱进。武汉大学将继续积极支持与助力中国乃至全球国际法学的发展建设,以维护国际法律与国际秩序为宗旨,贡献更大的作用。
黄进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东湖国际法律论坛的创办历程,对主办、承办及协办各方表示衷心感谢。黄会长指出对于当前中美关系的处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到有理有利有力有节,运用好国际法,善用国际法治思维和方式,就是最有效的路径和手段。
陶凯元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聚焦经贸争端中的国际法律与国际秩序这一主题,从国际法的视角审视当前严峻复杂的中美关系对于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她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进一步提到,要充分发挥涉外审判职能作用,推动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强国际法律研究与运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开幕式后,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特聘教授黄惠康,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前首席法官兰德尔•R•雷德,王义桅,杜安•莱顿围绕届论坛的主题:中美经贸争端中的国际法律与国际秩序进行破题,谈论了当今国际法律与国际秩序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战略背景,取得热烈反响。
黄惠康大使以“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展望”为题,指出新冠疫情将令世界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衰退、或“引爆”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势必在一些国家进一步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于各国合作应对疫情的努力以及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变革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拜登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有助于缓和大国间的紧张关系,但美国继续图谋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和强权主义的思维逻辑恐不会改变。对于中美关系,应保持期待,也应保持警惕。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前首席法官兰德尔·R·雷德(Randall R. Rader)聚焦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指出美国以其可靠的法治环境而闻名于世,也以昂贵和广泛的诉讼而闻名。如果一家外国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该公司很可能受到一家或多家美国法院的管辖。在美国面临诉讼或诉讼风险的外国公司应仔细评估其在美国法和国际条约下的权利。
王义桅教授针对“双循环战略下的国际法新思维”,从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客场全球化到主场全球化的过程和全球化的维度系统阐释了国际治理中的“双循环”理论。对于全球治理,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王教授进一步阐释了双循环战略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以及给国际法带来的新思维。
杜安.莱顿(Duane W. Layton)以“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为题,谈论到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困难是其三项基本职能都遭遇打击,表达了自己对欧盟提出的世贸组织改革提案的看法,并进一步预测美国政府会利用WTO成员希望美国参与上诉机构改革的意愿作为筹码。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特邀嘉宾主旨报告和访谈环节,由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秘书长刘超通过视频连线,邀请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博然思维欧洲主席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Francis Gurry)分别以“地缘政治影响下的国际经贸秩序”、“知识产权,开放与贸易”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随后刘超秘书长与两位特邀嘉宾,就中美双方在未来WTO改革中可能的合作领域、中国如何更加建设性参与未来的WTO 改革、大选前后美国政府对待世贸组织方式上的异同、如何处理知识产权领域传统世界性条约和RCEP等新自贸区协议的关系、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如何进行合作与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线上的互动交流。
专题研讨分别围绕“国际贸易与投资中的国际法”、国际法视野下的美国长臂管辖和经贸战背景下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三个单元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石静霞教授、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邹明春、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健围绕国际法在国际贸易投资中的运用,分别以“基于仲裁的上诉替代: WTO《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的实质及展开”、“中国金融法治‘走出去’战略——金融法律域外适用的建设视角”、“中美贸易争端下的出口管制法律”和“RCEP内容、意义、影响和前景”为题作发言报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郑伟副部长、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杜涛教授、中国民航局政法司刘贺副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李庆明副研究员聚焦美国长臂管辖,分别以“建立应对长臂管辖的企业支撑体系”、“从中国石膏板案看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中国民航应对长臂管辖的实践”和“美国长臂管辖的国际法限度”为题,展开了深入分析。针对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其生、国际商会上海代表处法律专家黄志瑾、福州大学法学院李智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瑛分别以“海牙管辖权项目的新发展:问题与前瞻”、“仲裁在再平衡全球化中的作用和角色-ICC的实践和视角”、“建立与国际体育仲裁平行且竞争的国内体育仲裁机制”和“国际商事快速仲裁裁决的执行困境与解决尝试”为题,分享创见。
本届论坛聚集了30余位中外专家,聚焦国际贸易投资和国际法,探寻中美经贸争端中维护国际法律与国际秩序的出路。与会各方相互启发、互动热烈。本届论坛成果丰硕,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