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结硕果 ----武汉革命博物馆和辛亥革命博物馆获评“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结硕果 ----武汉革命博物馆和辛亥革命博物馆获评“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18 14: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武汉人民疫后奋力拼搏,经济社会生活迅速恢复发展之际,近日,从国家文物局又传来喜讯,在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中,经过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109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的激烈角逐,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弘扬抗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武汉革命博物馆抗疫物证的收藏保护和利用”和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项目双双荣获“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作为城市的文明高地和精神殿堂,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弘扬抗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武汉革命博物馆抗疫物证的收藏保护和利用”和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项目正是在2020年这一特殊时期,保护利用好这些物证和文物,传承好、弘扬好伟大的抗疫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

武汉革命博物馆“弘扬抗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武汉革命博物馆抗疫物证的收藏保护和利用”项目是本次评选活动中唯一一个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项目。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武汉革命博物馆秉承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在全市援汉医疗队、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单位、社区中,从“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陈薇院士和金银潭医院院长到普通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志愿者,征集到抗疫物证一万余件(套)。这些来自于抗疫一线的物证,承载了感人的抗疫故事,见证了生动的历史瞬间,彰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活动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武汉革命博物馆抗疫物证征集收藏保护利用工作走在了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的前列,该项目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内容感人、成效显著,为博物馆在重大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事件中充分发挥抚慰公众心灵情感的特殊作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探索。

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是国内首个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志愿队武汉空战的专题展。该馆以长江日报2013年开始的“跨国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活动为基础,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热点,向苏联空军志愿队亲属征集到了84件(套)珍贵文物、资料,举办了原创展览“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全面展现了苏军援华作战的全过程、战果及意义,还原了苏联空军志愿队在武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展览特别重点展示了媒体寻访到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亲友的回忆,以及媒体寻访新发现的14位在汉牺牲的烈士信息,还原了历史内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为核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切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重点红色场馆建成开放,着力打造精品红色展览和品牌社会教育活动,《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等展览屡获大奖,红色博物馆情景剧《历史的回望》《1927年,革命的大武汉》和“同上一堂思政课——红色故事进校园”宣讲活动,“国旗下的讲话”、“小手拉大手”等系列革命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效果突出。文旅融合深度发展,重点推出“红色经典”“红色宝藏”“建军策源”“伟人足迹”“革命烽火”“红色英烈”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