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泰长江大桥5号主墩钢沉井浇筑率先完成封底混凝土

常泰长江大桥5号主墩钢沉井浇筑率先完成封底混凝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11 09: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9日,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常泰长江大桥历时39天,完成5号主墩钢沉井封底混凝土浇筑施工,标志着沉井基础水下施工全部完成,即将进入水上承台及塔柱施工。

常泰长江大桥由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建设、中交二航局施工,位于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之间,跨江连接常州与泰州两市,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项目,也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和城际铁路网的共点关键工程。大桥主航道桥采用双层斜拉桥方式,上层为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铁路与一级公路结合。主桥全长2440米,主跨1176米,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两座同等跨度的航道桥为钢桁梁拱桥,规模均为世界第一。

据了解,大桥建设将实现“四个世界首创、六个世界之最”,其中“四个首创”即首创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首创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首创“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首次“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封底混凝土的浇筑,标志着大桥第一个“首创”——台阶型沉井基础顺利完成。

5号墩钢沉井临近泰兴侧,平面尺寸长95米、宽57.8米、高64米,有23层楼高、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水中钢沉井基础,它将承担起主跨超千米的桥梁荷载。

5号墩钢沉井在长江水下入土下沉总深度为50.5米,取土方量约24.4万立方米,施工难度大。为提升“智能化、可视化、机械装配化”水平,提高取土效率,确保沉井下沉万无一失,二航局研发了适用于粉质黏土层的电动双头铰刀、水下机械臂取土机器人等专用装备,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实现了平均每天下沉45厘米,创造粉质黏土层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纪录。

为了确保沉井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二航局借助互联网+、北斗、智能传感、无线传输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沉井施工实时监测系统,对沉井姿态、支撑状态、结构应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了沉井“可测”下沉;研发了智能化取土装备及集群控制系统,通过设备的远程控制及自动化作业,实现取土深度的精确控制及沿预设路径自动化取土作业,实现了沉井“可视”及“可控”下沉。

据介绍,本次封底施工开始于1月28日,累计浇筑混凝土4.2万立方米,相当于注满了17个标准泳池,这样体量的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在长江上是前所未有的。浇筑完成后,沉井总重将突破32万吨,比5艘“辽宁号”航母满载排水量之和还要重。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沉井的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目前,现场正在陆续拆除吸泥设备、浇筑平台等装置,为下一步盖板、承台施工做准备。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