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秒钟,天地连接,卫星就能识别地里的农作物,已成为现实。
9月23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的数字赋能土特产论坛中,网商银行发布了一组“大山雀”数字金融地图,江西的柑橘、安徽的小麦、陕西的苹果、山东的蔬菜……因为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成为数字中国丰收的绚丽亮点。其中在湖北,柑橘种植户在数字金融活跃度位列全国前三。
会上,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等全国多个行业协会联合网商银行,发起“数字金融支持土特产高质量发展倡议”,未来将把大山雀技术推广到更多土特产,让更多种植户通过科技获得数字金融服务。
图:网商银行“大山雀”数字金融产业地图
记者了解到,由网商银行首创的“大山雀”系统,可以通过卫星识别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及长势,并向农户提供数字贷款。商用3年,“大山雀”已覆盖15大农产品产业,并帮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超150万种植户获得数字贷款,成为地方产业振兴的数字工具。
柑橘是湖北省第一大类水果,2022年栽种面积超过360万亩,产量常年保持全国前五,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省内各市都有柑橘种植分布,宜昌蜜桔、秭归脐橙等都是知名的特色产业区域品牌,尤其是秭归县,全县有70%以上人口从事脐橙相关工作,柑橘种植户的家庭年收入能达10万元以上。
在“大山雀”描绘的地图上,数字金融已经覆盖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苹果、柑橘、梨、大棚蔬菜等15大农业产业。在柑橘产业方面,湖北的种植户数字金融活跃度排在全国前三。
据了解,湖北宜昌作为“大山雀”重点覆盖产区,数字金融成为湖北果农信贷资金的有益组成,也成为土特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李鸿雪就是宜昌的一位柑橘种植大户,他有2000多亩果园,除了日常的化肥、果园维护等开销,在采摘季高峰时需要200多位工人来帮忙,“一开始我在网商银行的额度大概是四五万,现在涨到了十几万,日常差钱的时候可以立刻用上。”在聘请工人上,他会优先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就业机会,干一天结一天工钱,网商银行随借随还的特点十分符合他的用款习惯。
图:网商银行“大山雀”已覆盖全国15种农产品产业
“丰收地图也是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体现。数字金融的普及,让更多地方的种植土特产的农户,获得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也进一步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在丰收节现场指出。
一直以来,难以给农户“精准画像”,是农村金融最大的痛点。
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还让土特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2020年,网商银行首创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正式商用。
“除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大山雀还突破了大棚、果园等设施形态,识别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网商银行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介绍,目前“大山雀”能够识别15种农作物种类,准确率达到93%以上。
识别只是第一步,之后“大山雀”会实时观测,了解农户不同时期的种植规模和所需资金。“一般以5-7天为周期,就会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张成柱说,加之农户对耕地的自证和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数据等信息,网商银行会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山雀”已覆盖全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并深入鄂赣桂等五大柑橘核心产区。而在蔬菜种植领域,“大山雀”可通过分析大棚的外形、覆膜等特征,识别出暖棚和冷棚并计算资产价值,给予差异化的数字信贷支持。
经历3年的技术攻坚后,超150万种植户受益于该技术,获得更为精准的信贷服务。其中,种粮户数量3年增加近20倍,仅苹果和柑橘的种植户达十余万人,近8万大棚种植户获得无接触贷款。
图:丰收节现场,网商银行发布“大山雀”数字金融产业地图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体系,也希望大山雀这样的技术能够在更多产业中应用推广,用科技助农,做好绿色优质农产品及全国土特产的文章。”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优基地专委会秘书长侯可威表示。
据悉,网商银行是蚂蚁集团发起的互联网银行,通过技术驱动发展,成立8年数字信贷累计服务了5000万小微经营者及农户,其中近一半在县域和农村,有效补充了金融空白地带。此外,全国超1200个涉农县区与网商银行合作,通过为区域政府建立专属风控模型,发展当地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地方政府的金融助手。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