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武汉纺织大学召开第十八届“挑战杯”新闻发布会暨优秀项目宣讲启动仪式。
校团委书记张德科介绍,武汉纺织大学40余名师生出征第十八届“挑战杯”终审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挑战杯”主体赛中,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红色专项活动中,共获得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在“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获得“星系级”作品(最高奖)1项;获得累计创新专项奖1项。学校以全国团体总分第31名的成绩,首次捧得“优胜杯”(湖北省属高校唯一)。
各获奖团队代表分别做项目介绍和分享,讲述备赛故事,分享获奖经验。
环境工程学院项目《可聚可降催化界面加速驱动的新型碳回收-水处理技术》获主体赛特等奖,项目主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废水高效、低碳处理的技术难题,特别是有毒有机废水处理这一重点。改进后催化效率可提升约150倍,氧化剂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聚合产物具有回用的前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我国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的有毒有机废水处理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项目《以“纸”报国——三明治结构特种芳纶复合绝缘纸》主体赛一等奖,项目研究聚苯硫醚与芳纶两种纤维物化特质,提出了以聚苯硫醚作为新材料替代传统芳纶纸原材料,自主研发了聚苯硫醚超细纤维制备技术,创新开发了微纤抄造成型——低温原位塑合新工艺,并对芳纶纸结构进行了首创设计,所制备的三明治结构芳纶纸各项关键指标全面超越国外高端产品。
艺术与设计学院项目《“讲好中国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叙事与智能传播赓续路径研究—基于多维度非遗展陈案例的实证调查》获主体赛一等奖。团队实地走访常设展馆、临时展览、传统工艺工作站、高新企业等100多家,参与策展“中国非遗博览会”、“长江非遗展”、“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等国家、省级展览10多项,查阅非遗相关文献资料300多万字。调研成果相继被多家政府机构和数字媒体企业采纳。
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项目《智绘薪传-数字交互艺术塑造乡村红色文化实践调研》获红色专项特等奖。项目成员通过两年时间开展广泛的“线上+线下”红色乡村实践调查研究,面向全国红色美丽乡村,以湖北省“武鄂黄黄”都市圈为基点,通过多地走访调研,挖掘红色乡村故事,加入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赋能(RFID)和AR展现技术,打造“智绘薪传-数字交互艺术塑造乡村红色文化实践调研”系列报告。
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纤维素纳米晶涂料》获“黑科技”展示活动全国“星系级”作品(最高奖),项目受自然界中五彩斑斓生物体启发,基于纤维素纳米晶自组装形成手性光子结构产生结构色特性,提出以纤维素纳米晶为结构基元,与微量吸光剂及生物增塑剂复合,制备功能光子涂料;该涂料可大规模涂覆于纺织品、木材、塑料、玻璃、金属等多种基材表面,形成稳定、持久、耐极端环境且生物可降解的明艳结构色。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戈介绍,武汉纺织大学始终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学科前沿,着力推动行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源动力,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一是依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凝练科学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源动力。二是在高水平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拔尖师资队伍,从而指导学生竞赛,获得一批高质量学科竞赛成果。三是鼓励本科生进团队、进实验室,激发科研热情。学校推行低年级本科生开始进团队、进实验室,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科研热情。(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