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由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Sinisa Stankovic”生物研究所(IBISS)共同举办的第三期东湖科学会议在汉召开。
会议以“天然产物与新药发现”为主题,非洲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Ermias Dagne Haile,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理工学院校长Sokol Abazi等来自塞尔维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泛巴尔干地区天然产物研究与新药研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相关负责人、武创院创新单元代表等齐聚一堂,展开国际学术研讨。
当天上午,塞尔维亚驻华大使Maja Stefanovic到访武创院,与武创院院长李锡玲及武创院创新单元负责人座谈交流。在Maja Stefanovic大使的见证下,武创院贝尔格莱德联合创新中心在汉揭牌。该创新中心是武创院首个中外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探索共建中塞“科创飞地”模式,围绕生命健康、新能源与电动汽车、数字经济、智慧建造、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高地和产业孵化平台。
会议现场,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教授Tibor Kurtán、塞尔维亚IBISS首席研究员Ana Ćirić等院士专家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思路,各方充分研讨各国基于天然产物和传统药物的成果转移转化案例和实践,就生物医药领域产业孵化新模式进行研讨,以期推进一批生命健康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Tibor Kurtán教授在发言中介绍,研究团队中的成员除了本土人员外,还有多个来自中国的团队和成员参与其中,这样的国际合作对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科研领域的合作,更是长久的友谊。”
“虽然我们来自于不同的文化,但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互访等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塞尔维亚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部助理部长、塞尔维亚IBISS研究员Marina Sokovic说,期待未来与武创院有更深入的合作,为推动技术落地和成果转化探索出更优的路径和方法,不断拓展双方科技合作领域。
会上,依托中国-塞尔维亚天然产物与新药发现联合实验室建设的武创院天然产物与新药发现研究所通过专家咨询论证。
该研究所参建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叶阳介绍,武创院天然产物与新药发现研究所具备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全球领先的科学创新平台和务实稳健的产品研究、开发策略。
启动运营后,该研究所将依托中国—塞尔维亚天然产物与新药发现联合实验室,聚焦重大慢病、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以及应对抗生素耐药机制等方面,持续培育、孵化中塞在该领域合作研究项目成果,推动相关成果落地转化。“两年内计划快速推进1到2个原料药实现落地转化,五年内计划推进1到2个重大疾病治疗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一批已与武创院形成合作的企业和机构,都期待以联合创新中心为桥梁与塞方以及欧洲形成合作。”武创院负责人表示,武创院不是单一创新主体,而是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更大范围集聚要素资源的创新平台,通过充分激活创新要素、释放创新潜能,具有武汉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子将在国内外产生更多“化学反应”,推动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