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的病理诊断创新成果报告暨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

“AI驱动的病理诊断创新成果报告暨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13 10: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12日,“AI驱动的病理诊断创新成果报告暨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以湖北省人工智能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为案例,就人工智能数字病理诊断技术与医疗领域新型工业化等课题进行了研讨。

据介绍, 2022年,湖北省投入6亿元,启动了2022—2024年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项目由各级政府主导、多个部门协作,整合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和人工智能数字病理诊断技术,面向全省1267万城乡适龄妇女开展全覆盖宫颈癌筛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传统的人工筛查相比,新技术实现了宫颈癌筛查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带来了筛查工作模式和能力的重大突破,项目运行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诊断平台的日均检测量最高达到5万例,到2023年12月31日,项目已累计完成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 5267030 人。与此同时,筛查的阳性检出率也提升至5.80%,共查出阳性 305481 例,癌前病变6817例(不含自行在各医院复查出的癌前病变数据),晚期癌624例。在及时进行治疗的前提下,癌前病变妇女仅需少量医疗费用便有希望避免发展成晚期宫颈癌,保住健康和家庭幸福,如按每例晚期宫颈癌需花费20万元治疗费用的保守计算,项目可为社会和家庭节省医疗开支13.6亿元。

此外,由于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管控,实现了筛、查、管、治、研全过程闭环管理,项目的实施初步摸清了湖北省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的基本情况,积累了超过1200TB的细胞数据,为湖北增强对宫颈癌的监测预警能力,实现最终消除宫颈癌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帮助基层增强执行筛查项目的能力,项目技术单位还在麻城等地建成可开展远程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的县级AI数字病理中心13家,在满足宫颈癌筛查需要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基层病理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高端医疗资源的下沉。目前,湖北在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中积累的经验已在国内其他地区得到复制,在云南盐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武汉兰丁云实验室共同为盐津县人民医院援建了人工智能细胞病理实验室,实验室自建成以来,已累计完成1172例各类高发肿瘤疑难杂症细胞病理远程诊断。

会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史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姚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胡立君、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马晶等与会专家在发言中表示,湖北省超大规模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为中国在3亿适龄妇女中实施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探索了经济、高效、可及的技术路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病理诊断模式也堪称医疗领域新型工业化的典型样板。该模式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用平台和信息化技术配置资源,形成了全新的生产方式、服务模式、质控体系,让诊断模式和医疗供给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为解决海量医疗需求与医疗供给短缺矛盾提供了重要思路,充分展示了数实融合与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并在健康领域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