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中国日报5版刊登了《Wuhan teacher nurtures confidence via exploration》。黄俊红是一名武汉的援疆教师,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三年历程中,她用文化的交流和培养,引导孩子们成为更加自信、自立的人。
在援疆工作中,黄俊红经历了考验,带去了教学技艺,收获了博州人民的温情。教育是援疆工作的一扇窗,透出黄俊红们为之倾注的光亮,也是一阵阵东风,持续吹起团结与发展的波浪。
黄俊红认为,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成年人,学习文化之美与提升课业成绩同等重要。
黄俊红今年49岁,来自湖北省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是2021年湖北第八批援疆工作队队员之一。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第一小学的三年时间里,她组织了茶艺、诗歌、音乐、戏剧等各种文化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培养兴趣爱好,树立自信心。
“我想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黄俊红说。
她自筹购买了茶具套盒、紫砂壶、电水壶和茶叶,成立了“七彩韵·中华情”茶艺社团。对当地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件新奇的事情。
学生们跟着她了解六大茶系,品尝、辨别茶叶的味道差异,还学习了饮茶礼仪,例如茶水倒七分满,表示对别人的尊重。
黄俊红告诉学生们,博乐市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很多年前,中国茶叶就从他们的家乡运往世界各地。
在音乐课上,她鼓励学生进行三分钟的表演,可以唱歌,也可以跳舞。在语文课上,她组织课本剧表演、读书分享会,举办手抄报和诗歌比赛。
“我经常给孩子们买奖状和小奖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黄俊红说。
她的努力获得了回报。
回到武汉三个月后,黄老师收到了她的新疆学生曾瑞怡(音译)的母亲发来的信息,说这个女孩弹钢琴获奖了。
“谢谢您指导她学音乐,还让她在课间和课后用您的钢琴练习。同学们都听她弹琴的时候,她心里对钢琴就特别有热情,她说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这位母亲说道。
黄俊红的另一位新疆学生诺菲娜(音译)曾在作业中写道,她喜欢中医文化,将来想成为一名中医。
黄俊红就给了她一本青少版的《本草纲目》,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梦想。
“那天老师让我去办公室,当时我很紧张,没想到老师给我本书,然后我就感觉特别惊喜,非常高兴,感觉老师把我的一个小事记到心上。”诺菲娜说。
黄俊红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医学。如果学生有传承中医文化的志向,她应该给予支持。
诺菲娜之所以想学习中医,是因为她的祖父母用中医治疗慢性病,而她的母亲经常通过按摩来缓解腰痛。
在援疆工作即将结束时,黄俊红来到了这个女孩的家中。她的父母用奶茶、烤羊肉其他新疆美食招待了黄俊红。
诺菲娜的母亲说,黄俊红给了诺菲娜自信,让她变得更加外向,更加愿意表达。《本草纲目》也成了她的最爱。
“我知道了古代中国人冬天储冰,夏天拿来使用,太神奇了。”诺菲娜说,“我想在大学里学习中医,帮助我的爷爷奶奶。”
黄俊红认为,教学要以人为本,全心关爱和支持学生,通过积极的情感学习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黄俊红班上有个男孩,写作业常常马虎了事。经过了解,黄俊红发现了他因为父母离异,借住在亲戚家,而这一户人家自己还有两个孩子。于是,她把这个男孩叫到办公室,拿出糖果给他,并提出主动帮他补习功课。
博乐市第一小学建于1951年,约有100名教师和1500名学生。黄俊红受命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后,花了一年时间设计校园幕墙和展板,编写校歌,组织吉祥物、校徽设计比赛,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
离开新疆后,她也一直与昔日的学生和家长保持联系,希望促进他们与武汉学校之间的交流。
原文见10月5日中国日报旗舰版5版
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10/05/WS6700792ca310f1265a1c629a.html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俞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