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罕见病团队助力首款国产基因治疗药物研发

武汉罕见病团队助力首款国产基因治疗药物研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27 11: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记者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获悉,该科罕见病团队已启动国内首款基因治疗罕见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携手国内研究团队,共同为“最痛苦的疾病”即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改变“无药可医”的局面。

“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名为WG1025用于治疗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试验,该临床研究已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罕见病门诊,一则颇显小众的招募正悄然进行中。

该临床研究由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林志淼教授牵头,全国7家研究团队参与。武汉市第一医院1月中旬召开了研究中心启动会,皮肤科主任、陈柳青教授担任该院主要研究者。

作为一种皮肤罕见病,相较于拗口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蝴蝶宝贝”更为人熟知。这是一种临床症状严重的遗传性皮肤病,由COL7基因突变导致特定蛋白表达缺乏,使得患者皮肤非常脆弱,轻微的摩擦或敲击即可导致起疱或皮肤脱落。

该疾病被列入 2019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国内尚无治疗药物上市。创面需要经常换药包扎,患者痛苦万分且无法痊愈,因此被称为“最痛苦的疾病”。

研究药物WG1025,拟用于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治疗,是目前我国首款且唯一的体外基因治疗药物。Ⅰ期临床研究证实其加快了创口的愈合速度,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参与的是Ⅱ期拓展临床试验。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陈柳青,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指导团队做实验 通讯员代雨朦 摄)

另据悉,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罕见病团队,正在构建基于皮肤表型异常表现的罕见病智能化识别和精准诊断体系。该科研项目已入选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正在顺利开展中。

主要执行者屈子路介绍,该项目拟通过建立以色素增加为主要表型特征的罕见病样本库和相关罕见病队列,利用多组学手段,进行罕见病表型组学和基因型关联性研究,建立色素增加表型的罕见病精准诊断和分型新模式及预警模型,补充完善相关罕见病临床管理指南。

两年前,陈柳青率先在湖北省设立“皮肤罕见病门诊”,组建皮肤罕见病专家团队,每周固定时间应诊。2023年和2024年,分别确诊皮肤罕见病近50例和100例,并为罕见病患者积极尝试了生物制剂、靶向疗法等新的治疗方式和药物。(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张梦石 谯玲玲 胡彬 )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