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在汉央企中交一航局承建的湖北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金湾生态板块亮点打造工程完工,该项目最后一个子项洪湖茶坛岛等区域生态移民及修复工程宣告整体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正式迈入收尾阶段。这一重大进展,为洪湖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洪湖金湾小龙虾养殖户王玉新见证了这片区域的蜕变。他激动地表示:“这两年生态改造效果太显著了!不仅水产品质提高了,洪湖的污染也减少了,我们养殖户的收益大大增加,政府真是办了件大实事!”以往,虾塘直接从洪湖取水,如今金湾片区经过生态改造,成为洪湖与养殖户间的“生态中转站” 。经湿地净化后的水源更加清亮,池塘里的小龙虾也长得愈发肥美。
2022年,“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作为核心板块,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肩负着统筹解决流域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重构“江湖联动、人水和谐”生态格局的重任。
该项目涵盖五大板块,包括长江 - 洪湖段岸线生态修复、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南片区)生态修复、洪湖湖滨生态缓冲带建设、洪湖茶坛岛等区域生态移民及修复,以及江汉平原水产养殖生态化改造与污染治理(洪湖片区)试点项目。施工内容丰富,涉及480万立方米生态斑块吹填、15万株乔木种植、300万平方米水生植物恢复等,预计2026年3月全面竣工,总投资超15亿元。
面对生态修复这一全新领域,中交一航局洪湖山水项目部积极探索创新。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中,将传统工艺优化为DTRO膜技术+MVR蒸发+母液协同焚烧全量化处理工艺,有效攻克原液污染物超标难题;养殖尾水治理采用“四池三坝”标准化处理工艺,打造立体净化网络;针对大湖内水生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成立实验室,使水生植物成活率从不足40%提升至90%,水体透明度提高1.5倍,氮磷负荷削减率达50%。
项目建成后,洪湖流域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河湖连通水系实现立体升级,入湖污染物大幅减少,为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发挥筑牢根基,同时也将推动当地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助力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