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长江海峡共潮生 两岸同心绘新卷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长江海峡共潮生 两岸同心绘新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16: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长江奔涌,吟唱着千年楚韵奔流向海;海峡潮生,牵系着两岸同心共赴未来。7月3日至9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荆楚大地展开。这场以“融合发展 共建支点”为主题的盛会,在武汉主会场与襄阳、宜昌、黄石分会场联动,以14项主体活动为桥,1700余名两岸嘉宾在产业协同中谋突破,在文化共鸣中聚深情,在青年互动中向未来,续写着“两岸一家亲”的时代新篇。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汉开幕。

产业共舞:前沿赛道筑就融合标杆

融合的厚度,潜藏在先进产业的共商共建内。本届台湾周聚焦武汉“中国车谷”“光谷”的产业优势,邀请两岸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进行深度探讨。

7月4日,武汉经开区内,“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这是两岸企业家峰会在大陆授牌的首家该领域示范基地。而在前一天,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已为这场合作预热,让两岸产业链的“共振”提前升温。

海峡两岸(武汉)汽车产业技术与产品对接会现场。(图源长江日报)

人工智能领域同样硕果频出。海峡两岸(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交流会上,湖北省智能医学学会与台湾科技产业协会携手成立“海峡两岸智能医学联合实验室”,计划以人才智库为基,推动智能医学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海峡两岸(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交流会。(图源长江日报)

从纸上蓝图到落地生根,数据见证了两岸共谋发展的诚意:本届台湾周,39个鄂台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39.75亿元,其中10亿以上的项目有4个,5亿以上项目有6个,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表示:“两岸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势不可挡,湖北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及便利的对外贸易渠道,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

青年相知:文体相融织就心灵纽带

融合的温度,沸腾在两岸青年的热烈互动中。2025乐活两岸——汉台青年文化体育嘉年华为期近半月,设置了棒球、武术、乒乓球等8项文化体育类交流项目。800余名台湾青年跨越海峡,以球会友、以艺共情。

武汉琴台大剧院内,《编钟乐舞》的楚风古韵尚未散尽,再度奏响的《阿里山的姑娘》旋律又让台胞王怀恩激动不已:“熟悉的流行音乐通过两千年前的乐器演绎,这种时空交错的艺术体验既亲切又新奇。”

两岸嘉宾观看《编钟乐舞》演出。

体育赛场更是热闹非凡。6月29日,近70名台湾青年挥拍上阵,乒乓球交流赛拉开嘉年华序幕;7月5日,第四届“汉江湾”汉台棒球交流赛上,6支球队激战7场,台湾水獭队队长周隽淮望着球场感慨:“棒球是从‘家’出发、回到‘家’的运动。”17场文体活动里,冰球的呐喊、匹克球的欢呼、草坪音乐节的歌声,合奏出一曲跨越海峡的青春交响。

潮落有痕:两岸情谊续写新篇

从经贸单极到“产业、文化、青年”多轮驱动,湖北·武汉台湾周早已超越一场活动的意义。它是长江与海峡的对话,是楚韵与宝岛风情的和鸣,更是两岸同胞共赴民族复兴的见证。

潮起潮落,长江依旧奔涌;此心不渝,两岸情谊绵长。这场盛会的落幕,恰是新的开始——两岸融合的壮阔蓝图,正在荆楚大地与台湾宝岛之间,继续铺展向更辽阔的未来。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牛彤)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