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举办,论坛以“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智领产业未来暨高水平学术成果传播”为主题,聚焦科研创新与学术传播展开深入交流。来自20多家高校、研究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涵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
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现场。张鸿悦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科学报社编委会主任刘峰松、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马贵兵等出席论坛。三个单元分别由中国科学报湖北记者站站长李思辉、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董丽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尚东光主持。
刘峰松在致辞中表示,论坛致力于搭建科学家思想交流平台,希望解决科研人员科技传播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高水平成果“做得出、发得好、传得远”,并作了题为“风范——走近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的主旨报告。
倪红卫介绍,武汉科技大学已进入国内大学排行榜百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首位,学校将以提升科技成果传播力为抓手,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马贵兵称,论坛举办是湖北科技界盛事,省科协将持续支持高水平学术活动。他肯定中国科学报对湖北科学家群体的关注,希望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梅书棋认为,论坛为农业科研人员提升成果传播意识提供了学习机会。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江涛结合实践表示,科研成果既要能发表,也要被公众理解。
张启发院士作报告。张鸿悦摄
主旨报告环节,张启发院士作《健康治理全谷物行动绿色营养超级稻》报告,介绍现代生命科学健康治理理念及华中农业大学“治未病”实践。他指出,我国居民慢性病多发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风险,并提出“优化食谱、关注健康指标、调控基因”三维健康治理体系。其团队正攻关“绿色营养超级稻”育种,目标实现“一高二抗三全”,建议推广主食全谷化、黑米主食化。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叶哲伟介绍“AI赋能医学”进展,英国雷丁大学教授杨洪讲解高水平论文写作技巧,中国科学报社网媒中心主任闫洁分享科学可视化经验。Science/AAAS外联与战略伙伴发展副总监刘首鹏还详解了国际顶级期刊的选题逻辑、用稿偏好及投稿建议。
闭幕环节,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一博、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享成表示,论坛兼具高度与实用性,在选题设计、传播手段等方面带来诸多启发。
据悉,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于2010年发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任首任主席,聚焦前沿科学问题,已成功举办16届。(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