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三载的重逢:西芒杜的小学与延续的情谊

跨越十三载的重逢:西芒杜的小学与延续的情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9 15: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几内亚西芒杜码头项目驻地附近的Senguelen小镇,工程师阿卜杜拉·迪亚洛紧紧握住中国港湾项目实验室主任陈忠泉的手,一句“陈工,您还记得我吗?2012年您帮我们建了学校,现在我是码头项目的地质助理了!”让跨越十三年的缘分在这一刻重燃。

这份重逢,将时光拉回2012年西芒杜铁矿项目起步时。彼时的Senguelen,学校仅是几根木桩撑起的简易棚子,无墙无顶,雨季漏水、地面泥泞,停课成常态。中国港湾项目部调研后,负责人房桢当即决定:“孩子等不起,必须抢在雨季前建成稳固的校舍!”

次日,技术员带着工具蹲点测量,与社区长老、老师共同敲定方案。天蒙蒙亮时,工程车便载着红砖、水泥开进空地。中国技工与当地工人并肩协作,手把手传授技艺,三个月内便建起两间宽敞教室、一间教师办公室和带顶棚的旱厕——对当地孩子而言,这已是坚固的“知识城堡”。课桌椅运抵时,村民自发搬运,孩子们眼中满是期待。

如今,这所外墙米黄、“CHEC”标志醒目的小学,已成为社区心脏。墙上法语标语“支持教育,为社会带来幸福”熠熠生辉,200名学生穿着米黄与天蓝色校服在此求学,课程不仅涵盖几内亚基础学科,还有中国企业支持开设的汉语兴趣课。另一家中企近年还为其扩建2间教室、修缮操场。

阿卜杜拉正是这所学校培育的希望之一。像他这样从中国援建学校走出,投身国家建设的本地青年正逐渐增多,他们既是项目所需的本地化人才,更是中几友谊与合作的鲜活见证。十三年间,一所小学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让情谊在西芒杜的土地上持续生长。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汪俊 陈忠泉)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