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1 14: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30日,以“笔筑星河,寻梦十八年”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体育馆举行。

作为教育部审批通过的2022—2025学年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44项竞赛之一,本届大赛自2024年9月底启动,全国共有2242所高中学校、超过140万学生参与初赛,经过9个月初赛、省级决赛的选拔比拼,3000余名学生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有2766名选手亲赴武汉参与全国总决赛。

今年总决赛题目以“一线”为题眼,文体题材不限。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宋时磊作试题解析时谈到,与往届相比,该命题题意清晰、明确,降低了审题难度,考生可以从历史、现实和科幻等多角度立意,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经过61名专家严格评审,山东省鱼台县第一中学甄泽祺、厦门外国语学校李司宸、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何思琪、江苏省宿迁中学米欣妍、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韩天佳、长沙市周南中学张韵祉等18名学生最终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另外,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300名,二等奖1200名,三等奖若干。

颁奖典礼上,作为承办方代表,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保亮对在大赛中斩获佳绩的优秀学子们表示祝贺。他谈到,武汉大学既是一所具有硬核科技实力的空天信息强校,又是一座浸润着深厚人文底蕴与优良写作传统的学术殿堂。希望在大赛中崭露头角的同学们,能一步步成长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方长安教授指出,中国写作学会始终以培养青少年写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为己任,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冒着酷暑从全国各地来到珞珈山,大家对写作的自信和执着令人深受感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性写作仍然非常重要,伟大的作品都不是模仿品,人工智能不能代替我们的精神活动和审美感受,也永远不能代替人的写作。

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教授谈到,在日益强盛而高效的人工智能冲击下,读和写作为人类的本能和上层文化的能力在日益衰退,所以创新作文大赛提倡“写下即永恒”,就显得尤其与众不同,它不断地强调以读和思为基础的写,对人的内在卓越性具有现代意义和养成意义。

课堂内外董事长简渠在致辞中谈到,大赛从创办伊始仅有几千人来参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辉煌,殊为不易。他对大赛的创办人、支持者们郑重表达感谢,感恩我们有这样一群为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字始终坚韧努力着的理想主义者。课堂内外也将始终如一,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综合素养。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原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益的竞赛原则,为高校筛选热爱写作的文学种子,至今已有超2000万青少年在这个平台上用笔墨书写青春。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袁巧)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