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波到青山:湖北“底蕴寻源·问楚水”解码十堰地理标志价值

从碧波到青山:湖北“底蕴寻源·问楚水”解码十堰地理标志价值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3 14: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19日至21日,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的湖北地理标志“底蕴寻源·问楚水”(第二站)活动,在十堰市丹江口市、房县圆满落幕。活动以挖掘地理标志价值为核心,展现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动力。

丹江口市作为活动首站,其金陂水产养殖场的丹江口翘嘴鲌产业极具代表性。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当地依托这一生态优势,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并推进技术创新,守护水源的同时保障渔业品质。2008年,丹江口翘嘴鲌成为中国首个获地理标志认定的活体鱼类,凭借“鲜、嫩、甜、爽”的独特风味,产品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与盒马鲜生、沃尔玛等渠道建立合作,还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酒历史博物馆)

房县土城镇花田酒溪・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是活动的重要站点,这里的黄酒产业融合文化与经济价值。独特的微生物菌群、40余口终年不涸的山泉,搭配本地“三寸糯”糯米,为房县黄酒奠定优质基底。当地创新推行“企业+合作社+小作坊”模式,既坚守传统酿造工艺,又实现全链条质量管控。地理标志的加持让房县黄酒成为产业“金字招牌”,目前全村256户酿造户年产黄酒600万斤、产值突破6000万元,还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业态发展。房县黄酒2014年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2022年先后斩获湖北地理标志大会金奖与“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庐陵王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更印证了地理标志对黄酒产业竞争力及乡村经济的激活作用。

活动最后聚焦房县香菇与黑木耳产业。房县森林覆盖率超85%,为菌菇生长提供绝佳生态环境。在白鹤镇黄杨村椴木生产基地,青冈椴木上的香菇、黑木耳,凭借独特生态与传统椴木栽培技艺,品质远超普通产品,售价达普通品的2倍。包装车间内,经严格筛选的菌菇装入印有地理标志的包装发往全国,线上销售已实现全覆盖;同时,二者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成功出口东南亚、欧盟等地,实现“一朵菇香飘世界”。

从丹江口的碧波到房县的青山,此次“底蕴寻源·问楚水”活动充分展现了湖北地理标志的生态底蕴、创新活力与文化魅力,为十堰地方产业发展注入品牌力量,持续助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 牛彤 张奕 )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