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当秦简遇见电音:云梦文旅激活消费新引擎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当秦简遇见电音:云梦文旅激活消费新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6 21: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孝感8月26日电】(记者:刘坤)夜幕降临,祥云湾的古建群在灯光与雾森交织下焕然“苏醒”。飞檐下、长廊间,人流涌动,游客身着汉服穿梭其间,有的在拍照打卡,有的在等待一场皮影戏开演,还有的准备加入夜晚的电音派对。与白天云梦博物馆的厚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正在以新潮的方式点燃一座古县的夜经济。

文物“活”起来:博物馆里的沉浸体验

走进云梦博物馆,记者遇到一群孩子正围着一面AR魔镜,和两千年前的秦吏“喜”对话。

博物馆副馆长栾丽告诉记者,自2022年以来,馆方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进行提档升级,引入AR魔墙、沉浸式展厅、秦简书写台等设施,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走进年轻人。

记者注意到,文创产品已成为博物馆的又一大亮点:以“云梦有喜”为主题的玩偶、香包、帆布包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购买。今年前7个月,文创销售额超过400万元,研学团队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文化消费正从“看展”延伸到“买走”,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四成。

夜色“亮”起来:祥云湾的古建新生

夜色中,祥云湾的257栋古建筑次第点亮。这里汇集了徽派、京派、楚风等九大风格,乾隆御赐聚贤堂、尼泊尔紫檀官厅等历史建筑被完整迁建复原。云梦籍企业家欧阳祥山投资43亿元、历时五年,才造就这片独特的古建群落。

与传统古镇不同,祥云湾通过创新业态为古建赋予了新生命。白天,游客可看楚剧、皮影、非遗巡游;夜晚,则能换上汉服体验电音派对和剧本杀。数据显示,今年1—7月,祥云湾游客量突破240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高达72%。

在一间小吃铺前,李师傅正忙着招呼顾客:“五一那天卖了四千多碗米酒,鱼面断货三次!”他说,如今客流不断,收入远超过去在县城摆摊时。

文旅融合:从消费热度到就业温度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文旅繁荣不仅提升了消费活力,也带来了就业新机遇。祥云湾目前已吸纳就业1800余人,其中75%是本地居民。节庆期间还创造500多个临时岗位,涵盖演员、NPC、安保、保洁等多种工种。

云梦伍洛镇村民张敏告诉记者:“以前在外地打工,如今回乡开汉服店,一个月多赚三千块,还能照顾老人。”这种“回流就业”的故事,在祥云湾并不鲜见。

县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云梦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夜间经济不仅点亮了县城,也拓宽了当地就业的广度和深度。

文脉变成财富,文化点亮生活

一天的走访让记者感受到:云梦的优势不仅在于秦简与古建本身,更在于它们与当下生活的紧密结合。博物馆的AR互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理解历史;祥云湾的夜经济,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吸引力。

文旅融合最终的价值,在于让文化既能“活在展柜里”,又能“火在大街上”,还能“暖在百姓心里”。在云梦,历史与现代的相遇,正在转化为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持续的消费热潮。

这座因秦简闻名的小县城,正在用创新和融合,探索文脉变财源的全新路径。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