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九十周年,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团队,在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下启程。一行七人驱车跨越鄂豫陕甘宁五省,历时16天,调研15个县市、探访27处红色场馆,录制系列思政微课,以“五亲模式”传承红色基因,将新时代成就融入“大思政课”,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在何家冲银杏树下的出征合影摄影 杜鹏
此次行程往返全程4254公里,团队循着红二十五军足迹,从何家冲出发,途经独树镇、庾家河、兴隆镇等地,终至永坪镇完成“会师”。在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古银杏历经战火后抽芽重生的景象,让成员深刻感受革命生命力;穿越秦岭隧道群时的风雨、麦积山路段的落石,更让大家亲身体会长征艰险。永坪镇红军小学的“红军树”与何家冲古银杏隔空呼应,仿佛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在永坪镇会师纪念碑前留影摄影 杜鹏
团队以“亲身经历、亲自感悟、亲手提炼、亲切讲授、亲力奉献”的“五亲模式”激活思政课堂。在独树镇烈士纪念碑前,成员讲述红二十五军“娃娃军”走出97位开国将军的故事;庾家河战斗纪念碑前,杨青山老人用手风琴唱响红色歌曲;卢氏县烈士陵园内,陈晶分享爷爷带红军避敌的往事,其孙辈“新起”的名字承载着故事传承的使命。这些鲜活场景,让红色故事在行走中“活”了起来。
在兴隆镇“单家集夜话”故事地合影 摄影 杜鹏
旅程中,团队还延续校地情怀——在兴隆镇,老支书提及该校2005年赴西海固支教、建“阳光书库”的往事;成员更走进延川、长安两地检察院,围绕红色遗址保护开展公益诉讼专题讨论,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治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目前,团队已整理案例集、学术论文与视频素材,将转化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金课。中南大师生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让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在新时代青春步履中绽放新光芒。(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卓张鹏 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