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丹江口:守好一库清水,卖活一瓶汽水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丹江口:守好一库清水,卖活一瓶汽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3 14: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十堰丹江口8月29日电】(记者 刘坤)8月29日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采访团走进位于丹江口的北京一轻食品产业园车间内,一瓶瓶“北冰洋”汽水和HPP柑橘汁在全自动生产线上高速下线。

伴随“嘭”的一声气泡声,这个陪伴几代北京人的“中华老字号”,正借助“一库好水”,在南水北调源头焕发新生。

“这瓶汽水有点不一样。”质检员李强举起一瓶刚下线的北冰洋汽水,笑着告诉记者,“它背后是丹江口的清水,是武当蜜桔的甜味。”

北京一轻食品集团与丹江口市国投集团携手打造的这一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133亩,是京堰对口协作的重要成果。2023年投产后,已建成7条生产线,涵盖高端饮用水、特色茶饮、果汁饮料等品类,年产能达30万吨。

园区每年收购本地柑橘约15万吨,占当地总产量的四成,通过“保底收购+溢价分红”的模式,直接带动2.8万户橘农、5000户茶农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近千元。

“我们的核心产品就是立足丹江口的优质水源和武当蜜桔等特色资源。”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工艺HPP(超高压杀菌)柑橘汁保留了91%以上的维生素含量,开瓶仍能闻到“阳光的味道”。今年,他们还研发出桑葚、石榴等多款果汁饮品,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绿色发展是企业落地的根本逻辑。园区配备了污水处理站和绿色能源系统,形成“水源保护—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的良性循环。记者在现场看到,果汁车间的废渣被集中处理后进入有机肥车间,成为新的农业养分;部分生产环节还试点引入“光伏+饮料”的新模式,推动清洁能源利用。

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截止今年8月,累计向北方调水超73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座大中城市、上亿人口。

丹江口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水质监测数据——溶解氧、氨氮、藻类含量一目了然。技术员黄娟指着数据说:“每一滴水都有‘体检报告’,我们每天都在守护。”

在守护清水北送的同时,丹江口市也因水而兴,水经济总产值突破180亿元,占当地GDP的四成。如今,这里已聚集农夫山泉、怡宝、燕京、一轻食品等水经济相关规上企业达13家,形成涵盖饮用水、茶饮、果汁、啤酒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产业园果汁车间外,柑橘种植大户王杰告诉记者:“企业签订了兜底收购合同,桔农再也不愁卖不掉。我们不仅收入稳了,还敢放心扩大种植规模。”

数据显示,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辐射带动上下游就业超过2万人。返乡青年纷纷加入生产和销售团队,农村妇女则通过分拣、包装等环节实现“家门口就业”。

记者观察到,随着北冰洋汽水等老品牌在丹江口焕发新活力,水经济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充沛的动力。一库清水不仅滋养京津冀,也正在滋养丹江口的产业与民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