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中,一条条崭新道路向前延伸,勾勒出新城挺拔骨架。秋日暖阳下,四通八达的区域路网雏形已现,焕发新颜。
9月15日,记者从宜昌高铁新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历经三年半时间建设,目前宜昌高铁新城已完成新建道路27.84公里,片区“四横三纵一环”主干路网正逐步从蓝图化为现实,内外互联互通的城市交通体系构建完成。这也标志着宜昌高铁新城迈入“路网互联”发展新阶段,成为鄂西首个实现“高铁枢纽+片区路网”双畅通的示范区域。
据承建单位中国一冶项目总工程师王波介绍,片区“四横三纵一环”分别为“四横”货运通道、站北路、花溪路、龙泉大道,“三纵”杜家畈路、站西路、站东路,“一环”绿丘路。目前,花溪路主路面已实现全线贯通,迎客路、站东路、站西路已实现通车,绿丘路也已具备通车条件。
宜昌高铁新城是宜昌市落实“北拓”战略、推动城市空间形态由“半月形”向“满月形”转变的核心工程。项目位于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高铁与沿江高铁交汇处,依托宜昌北站规划建设,规划面积23.8平方公里,核心区9.7平方公里。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有效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强化高铁新城与主城区的经济联系和功能互补。
宜昌北站本身就是巨大的“流量入口”,打通片区交通动脉,将为片区带来更为庞大的商务、旅游、常住人口流量。高铁新城开发设计部副部长段凯说。
城市交通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对夷陵区龙泉镇万家畈村村民杜平而言,越来越畅通、宽敞的道路,让他们家的出行更方便了。“家门口的路修好了,不仅到高铁站近,周末到宜昌城区逛街也快得很。”9月15日,看着家门口长满“绿”的迎客路说。
据悉,宜昌高铁新城路网交通建设涵盖道路、桥梁、排水、电气、绿化等多项专业工程,如何实现好与长线施工管理与高标准建设的“既要又要”?
对此,项目建设团队以精细化品质管理为核心,通过建立矩阵式质量责任架构,将权责细化到人,从源头筑牢质量防线。施工中严格落实“自检、互检、专检”三级检查制度。借助PDCA循环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推动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实体与样板工艺参数一致性超95%。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BIM模拟等8项新技术,以及节能灯具与节水工具,在降低能源与水资源消耗的同时,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施工过程中,我们还最大程度地实现‘少占不占,还地于城’。”王波说。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