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航武汉飞机性能工程师孙小见牵头研发的“国内航路分析管理系统”,获“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并取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这套系统以数字化破解航路管理难题,将数天工作量压缩至分钟级,成为民航科技赋能基层、推动转型的生动案例。
过去,东航武汉性能工程师每28天需人工更新近150张应急逃生图集,上千条航路数据、数千航点核对如“千里铁轨查道钉”,耗时费力且存疏漏。在民航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东航武汉支持一线攻关,孙小见团队历经研发迭代推出该系统。今年6月成渝航路调整,涉及30余条航路、41张应急图分析,以往需1周,如今10分钟即完成,效率精度双提升。
航路“双向可通”是航班放行关键。过去签派员需人工筛航图、逐段比对判断,耗时易出错。系统实现数据自动提取比对,即时生成结果,将“人脑经验决策”转为“系统智能研判”,为特情下返航备降提供可靠支撑,成航班“智能安全锁”。
空中特情处置分秒必争。以往签派员需人工搜图集、核航段、组路线,耗时长。系统通过计算机模型快速定位应急避险路线,大幅缩短响应时间,为飞机平稳落地抢出宝贵时间。目前,相关管理办法正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据悉,该系统已被东航总部整合至性能平台,待测试后将在东上航国内外航线推广。东航武汉将持续深化数字化战略,以基层创新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牛彤 陈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