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授锦囊专治“无效休息”​

中医授锦囊专治“无效休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18: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假期避开人潮,本想宅家过个元气满满的“躺平假期”,很多人却陷入了“熬夜-补觉-更累”的恶性循环。“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正是作息逆时、气血不畅、心神不宁所致。”国庆小长假开启在即,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部主任杨家耀,从破解熬夜、独处养心、微运动调气三个维度,和大家一起解锁高质量居家假期。

中医综合病房内,杨家耀主任查房中

疏肝助眠三件事,睡出好状态

很多人认为“假期熬夜,白天补觉就行”,但在中医看来,夜间尤其是子时(23:00-1:00)和丑时(1:00-3:00)是胆经和肝经排毒藏血的关键时段。此时不睡,容易导致肝血不足、虚火上炎,出现黑眼圈、口腔溃疡、咽干口燥等症状,白天的补觉也难以弥补。

拒绝报复性熬夜,杨家耀主任建议提前1小时做“疏肝助眠三件事”:睡前用艾叶或生姜泡脚15分钟,能有效疏通肝经、安神助眠;按揉耳后“安眠穴”1-2分钟,缓解焦虑,促进入睡;喝杯酸枣仁茶,取酸枣仁10g、茯苓5g、百合5g,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三者搭配能缓解“心火旺”导致的失眠,让入睡更轻松。

即便熬夜,第二天也应在8点前起床,最多比平时晚起1小时,避免长时间赖床导致气血瘀滞。上午可适当饮用陈皮姜茶,帮助升发阳气,缓解昏沉。

高质量独处,宅家不焦虑​

宅家独处时,若只是躺着刷手机,很容易陷入空虚焦虑——明明没做什么,却觉得浪费时间,心里越来越慌。中医认为形不动则气郁、神不宁则心乱,提倡养形+养心让身体放松,滋养心神。​

杨家耀主任表示,一些低强度、专注度高的活动非常适宜居家进行,如抄写或练字,通过调整呼吸与专注笔尖,使气血平稳;慢煮养生粥,从准备到品尝的过程,既能滋养身体,又能在慢节奏中得到放松;早晨在阳台晒太阳15分钟,补充阳气,改善情绪。

此外,应尽量避免连续久坐。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做一些家务或轻度拉伸,能够缓解肌肉僵硬和情绪低迷。

中医微运动,通经络调气血​

宅家不想剧烈运动,久坐不动也伤身体。杨家耀主任介绍,中医推崇的微运动,注重经络疏通与气血调和,例如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动作舒缓、节奏平稳,适合每天练习30分钟,提升气血循环。

宅家久坐久躺,容易出现肩颈酸痛、腰腹僵硬、腿部水肿等问题,可采用经络拍打法:拍打肩颈,缓解长时间低头所致的气血瘀堵;顺时针轻拍腰腹,刺激带脉,改善久坐带来的腰僵和腹胀;从膝盖拍至脚踝,疏通胆经,减轻腿部水肿。

“中医认为,顺则康,逆则病。违背自然规律的休息,其实是一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消耗。”杨家耀主任强调,真正的假期休息,应该是顺应天时、调和身心:不熬夜,让肝胆能正常排毒;不躺平,让气血能顺畅流动;不焦虑,让心神能归于平静。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李博|张梦石 谯玲玲)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