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下午,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解读《湖北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旨在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循环链条,为湖北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镧介绍,《若干措施》重点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三个原则,从强化高质量成果供给、深化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健全成果转化推动工作机制四个维度提出17条举措,力争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将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至50%。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伟指出,湖北高校拥有全省70%以上的基础研究人员,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位居中西部首位。省教育厅将通过建强双创引擎、织密转化网络、深化改革机制三大举措,系统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
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平本栋表示,国资系统将主动联动高校,重点支持省属企业与高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打通协作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落地。
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冠林聚焦专利转化环节,提出将从盘点专利存量、做优增量、畅通转化渠道三方面发力,同时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贺行洋作为高校代表分享经验。该校作为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通过实施五大改革举措,完善五项配套办法,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此次发布会明确了湖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目标,随着17条措施的落地、部门协同推进及高校试点经验推广,将进一步释放转化效能,为湖北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 |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