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将在“世界水电之都”湖北宜昌举办。这场以“绿色能源、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中国绿能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将通过“1+6+3”活动体系,汇聚全球目光,推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加速落地。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凡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跃升至60%,新能源专利占全球超四成,新型储能规模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2024年出口额突破万亿元,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等“全球级”工程相继投运,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此次大会的东道主,宜昌凭借“中国动力心脏”的硬实力,成为展示中国绿能转型的重要样本。宜昌市副市长靳宏强表示,该市以全国0.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0%的水电发电量,自2023年首届绿能大会举办以来,能源转型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4%,3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达400万千瓦,页岩气探明储量超7.42万亿立方米;作为“电化长江”策源地,宜昌已建成全省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国内首艘氢燃料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成功首航;依托全国15%的磷矿、10%的石墨资源,形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闭环,新能源电池产能达70GWh,为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大会期间,多项“全球瞩目”的成果将同步落地: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正式下水,长江中游首个换电运输航线启航,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同时,大会设置开幕式及主旨报告会、6大主题分论坛、3项互动活动,聚焦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电池回收、新能源交通融合等前沿领域,与会嘉宾还将实地考察“长江三峡1”号电动船、三峡水利枢纽,沉浸式体验绿能技术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主办方之一的湖北三峡实验室也将带来硬核科技成果——重氮萘醌型光引发剂绿色制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全球首次实现黑磷单次百公斤级规模化制备,相关工艺可降低磷酸铁生产成本10%以上,为新能源产业链注入科技动能。
靳宏强透露,宜昌将以本届大会为契机,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战略,推进“电化长江”先行示范,打造中国“电池洼地”,力争建成清洁能源之都与全球低碳样板。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郝灵灵 李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