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2000年!在湖北 触摸楚文化的浪漫与厚重

穿越2000年!在湖北 触摸楚文化的浪漫与厚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6 19: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3日,中国日报10版刊登了《Plenty to Chu Over》一文。报道聚焦湖北,从云梦简牍、荆州的文物古城,到石首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处处可探寻楚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自然之美,为游客呈现了一场穿越历史与自然的文化盛宴,也为湖北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报道这样写:

楚文化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的楚国,它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浪漫魅力闻名于世。

游览湖北各地,是探寻其深厚楚文化底蕴的绝佳途径,从工艺精湛的丝织服饰、雅致的漆器,到精美的青铜器物,再到曾回荡于古代宫廷的悠扬编钟,皆可一窥楚文化风采。

简牍与夜景

从湖北省会武汉的汉口火车站搭乘高铁,不到40分钟即可抵达孝感市云梦县。

尽管它是湖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拥有5000余件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这些文物都藏于云梦县博物馆。

馆内必看的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珍贵简牍。上面记载着法律条文、数学典籍和家书,让人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百姓日常生活。

1975年,在云梦睡虎地一座战国晚期至秦朝(公元前221-206年)的墓葬中,出土了1155枚竹简。这些文物属于秦朝的低级官吏“喜”。专家认为,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且最完整的法典。除了关于农业、仓储管理和税收的详细规定,这些简牍还涉及官吏道德和历史事件等领域。

游客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墓主人的数字影像互动,他会耐心讲解秦朝法律条文。触摸屏幕,游客还能虚拟切割竹简、在上面刻字,亲身体验整个过程。

馆内其他珍品包括一座东汉(25-220年)墓葬中出土的微型陶制建筑,它展示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布局精巧、结构精美。

夜晚出游,祥云湾景区是个好去处,其璀璨的灯光系统令人叹为观止。作为夜间经济的标杆项目,它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经济活力。

该景区从全国范围内迁建了257座濒临损毁的古建筑,建筑风格多样,涵盖亭、台、楼、阁、祠、庙等。每座建筑都被拆解、逐件编号,再由专业工匠精心复原。

这就像走进了中国建筑史的鲜活篇章。以徽派民居为例,这些民居以精美的木雕和斗拱结构为特色。徽州指的是如今安徽和江西的古地理区域。

该景区于今年早些时候开放,不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还有吸引年轻人的现场音乐表演。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景区游客量超20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万人次。

文物与城墙

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荆州曾是楚国都城,历时411年。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荆州接待游客超68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604.2亿元(约8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6.5%。

第二届楚文化节近期在荆州开幕,将持续至10月20日,活动包括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文艺演出和商务洽谈等。

荆州博物馆在文化节期间推出了一场关于1982年楚墓出土丝织品的新展览。

展览展示了楚人的各类服饰,从袍服、裙装到鞋帽,这些服饰体现了当时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这些服饰还展示了当时先进的纺织工艺、多样的刺绣图案与技法,以及成熟的染色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两件珍贵文物修复后首次亮相。一件是绣有龙凤交织纹样的紫红色服饰,另一件是楚国贵族使用的淡黄色丝被面。

在古代中国,玉器是身份和品行的象征,既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配饰,也是常见的随葬品。

博物馆展出了各种玉佩,它们常以龙凤造型呈现。

玉器藏品中有一件由整块宝石雕琢而成的玉面罩,上面刻有独特的发式和面部特征,下葬时覆盖在墓主人面部。

博物馆的另一大亮点是其大量的木制漆器收藏,包括饮食器具和丧葬用品。

一个凤形漆盒,用于盛放酒具,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一只以两只凤凰为底座的漆木大鼓,是楚人的典型乐器。

荆州还与《三国演义》的故事紧密相连,这部经典小说描绘了三国时期(220-280年)的英雄人物和事件。

沿着荆州古城墙漫步,俯瞰整座城市,惬意无比。夜幕中遥想这座城市与这些历史人物的渊源,令人心潮澎湃。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身着战国风格的服饰,化着精致的妆容,在城墙边拍照留念,你或许还能看到新婚夫妇穿着这些服饰拍摄婚纱照。

这座有2600年历史、长10.5公里的城墙,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其现有形制形成于明清时期(1368-1911年)。

石首的野生动物

20世纪80年代,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两批从北京南海子公园引进了64头麋鹿,如今数量已增至2901头。

该保护区紧邻长江,拥有保存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广阔的牧草地,是麋鹿繁衍生息的理想栖息地。

麋鹿,又称大卫鹿,是中国特有物种。40年前,22头麋鹿从英国回到中国,使它们摆脱了在中国灭绝的危机。

想要观赏麋鹿的游客,可以参观麋鹿博物馆,通过互动装置了解该物种以及石首在保护它们方面所做的努力。

沿着户外木栈道行走,你可以通过观景口看到麋鹿在草地上漫步或在河中嬉戏。

该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教育和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场所,旨在促进麋鹿的保护工作。

在长江江豚馆,游客可以观看江豚跃出水面呼吸,还能通过展览了解这一濒危物种。

能与自然和古老文明对话,同时意识到自己保护它们的责任,实在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

原文详见中国日报2025年10月3日第10版,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10/03/WS68df82b9a310f735438b371c.html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李明)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