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深的地连墙垂直偏差不到3毫米,比湖面还平整!”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福莆宁城际铁路项目现场,总工程师陈少林指着三维扫描波形图介绍。近日,该项目第122幅地连墙完工,明挖段施工收官,98%地连墙垂直度偏差控制在5毫米内,以数字技术破解复杂地质难题,推动传统基建向智慧建造转型。
福莆宁城际铁路F2F3线长乐机场段项目,是福建省首个大直径铁路盾构工程,也是中交二航局近10年承建的直径最大、埋深最深、单向掘进距离最长的同类工程。施工需穿越10余种地层及多类风险源,地质条件复杂如福州“地质万花筒”。其中122幅地连墙施工为“硬骨头”,孤石与风化岩层交错的复合地层易引发成槽偏移、槽壁坍塌,而传统经验判断的精度误差常超2厘米,远不满足项目1厘米内的高精度要求。
团队以“三维扫描+AI分析”破局,通过超声波捕捉槽壁细微偏差,构建数字孪生模型。但海量数据中的“杂音”曾导致AI“假预警”“漏判断”。陈少林借鉴老工程师“排除异常读数”经验,带领团队研发数据预处理程序,梳理12类干扰源并预设“干扰识别模型”,自动剔除无效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效率提升90%以上。
第31幅地连墙施工时,系统检测到7毫米细微凸起,团队通过模型调整参数,最终将偏差压减至3毫米,相当于30层楼高偏差不超一枚硬币厚度。项目智能生产中心的电子屏实时呈现施工数据,AI预判风险让质量缺陷率下降99%以上,实现从“人控”到“智控”的跨越。122份数字档案成为地下“精准丰碑”,为复杂地层施工提供了“智慧方案”。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秦一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