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慧眼”破地质难题 在汉央企福莆宁项目创施工精度标杆

数字“慧眼”破地质难题 在汉央企福莆宁项目创施工精度标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5 13: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0米深的地连墙垂直偏差不到3毫米,比湖面还平整!”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福莆宁城际铁路项目现场,总工程师陈少林指着三维扫描波形图介绍。近日,该项目第122幅地连墙完工,明挖段施工收官,98%地连墙垂直度偏差控制在5毫米内,以数字技术破解复杂地质难题,推动传统基建向智慧建造转型。

福莆宁城际铁路F2F3线长乐机场段项目,是福建省首个大直径铁路盾构工程,也是中交二航局近10年承建的直径最大、埋深最深、单向掘进距离最长的同类工程。施工需穿越10余种地层及多类风险源,地质条件复杂如福州“地质万花筒”。其中122幅地连墙施工为“硬骨头”,孤石与风化岩层交错的复合地层易引发成槽偏移、槽壁坍塌,而传统经验判断的精度误差常超2厘米,远不满足项目1厘米内的高精度要求。

团队以“三维扫描+AI分析”破局,通过超声波捕捉槽壁细微偏差,构建数字孪生模型。但海量数据中的“杂音”曾导致AI“假预警”“漏判断”。陈少林借鉴老工程师“排除异常读数”经验,带领团队研发数据预处理程序,梳理12类干扰源并预设“干扰识别模型”,自动剔除无效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效率提升90%以上。

第31幅地连墙施工时,系统检测到7毫米细微凸起,团队通过模型调整参数,最终将偏差压减至3毫米,相当于30层楼高偏差不超一枚硬币厚度。项目智能生产中心的电子屏实时呈现施工数据,AI预判风险让质量缺陷率下降99%以上,实现从“人控”到“智控”的跨越。122份数字档案成为地下“精准丰碑”,为复杂地层施工提供了“智慧方案”。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秦一洪)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