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查检赋能 光谷生物医药跑出“出海加速度”

远程查检赋能 光谷生物医药跑出“出海加速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9 15: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请将摄像头对准货物,逐一展示标签标识与包装信息。”11月18日上午,武昌海关通过视频连线,仅用20分钟便完成对华大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一票出口俄罗斯的C级特殊物品远程查检。该批对温度高度敏感的检测试剂,当日下午即顺利启运,从申报到放行全程仅耗时2小时。

图:武昌海关关员开展远程检查作业

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聚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年均出口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达5.08亿元。2024年,武汉生命健康产业总规模位居中部第一,正全力冲刺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特殊物品是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的关键环节,但其进出口对运输时效、存储条件和安全监管要求极高。传统查验模式下,企业需往返奔波,冷链等待耗时长,易影响产品稳定性。为此,武昌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契机,在全国率先试点“远程属地查检”模式,通过高清实时音视频、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零接触、零等待”监管。

“过去试剂运至指定场地查验,不仅增加运输成本,夏季高温环境还可能导致产品失温。”华大关务负责人唐静介绍,如今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查检,每批货物出口平均节省2天时间,有效保障了研发生产连续性。

除远程查检外,武昌海关还构建了全方位通关监管服务体系:对特殊物品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开辟跨境研发“绿色通道”;推行“提前申报”“到港即验”,支持保税研发降低企业成本;为疫苗等关键产品提供全天候预约通关,保障供应链畅通。

数据显示,2025年前十个月,武昌海关共监管出口特殊物品3888批次、货值3.49亿元,查验最快压缩至5分钟以内。下一步,海关将持续深化“智慧海关+生物安全”创新,推动监管服务智能化升级,助力光谷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为产业出海保驾护航。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编辑:周荔华 刘坤 通讯员:邢珂 王敬伟)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