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第二十四届外语节暨“荆楚文明·世界对话”文化嘉年华正式拉开帷幕,以语言为桥,以文明为脉,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盛宴。
“原来楚文化不只是历史,更是可以触摸、可以言说的精神。”来自外国语学院的范雯琪同学在参与“屈子行吟”文学展演后如是说。本次活动围绕“荆楚文明·世界对话”主题,精心构建四大展区:“荆楚文明之源”“荆楚文明之脉”“荆楚担当·对话中国”及“世界文明之窗·对话世界”,涵盖从青铜漆器到非遗织造、从楚辞文学到现代科教等三十余个文化单元,以多语种、沉浸式的方式呈现荆楚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世界意义。
外语节活动现场
学生参加“荆楚文明之源”展区活动
走进博学广场,一座“荆风楚韵”历史长廊引领师生步入楚文化的时空隧道。“青铜瑰宝”展区陈列着复刻青铜器与漆器纹样,辅以外语解说,展现楚人“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屈子行吟”文学天地中,学生以中英法多语朗诵《离骚》选段,再现楚辞的浪漫与哲思;“织造华章”非遗工坊则邀请参与者亲手体验楚绣技艺,感受经纬之间的匠心传承。
在“世界文明之窗”展区,一场跨越大陆的文明对话正在上演。“丝路和弦”呈现荆楚与中亚的文化共鸣;“水书石语”将云梦楚简与尼罗河莎草并置,探索古老文明的符号智慧;“鼓舞共生”则融合荆楚编钟乐舞与非洲鼓点节奏,展现人类情感的艺术互通。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留学生Selam表示:“我从没想过湖北的文化如此丰富,更震撼的是,它和我的家乡在音乐与工艺上有这么多相通之处。
活动现场,外语学子成为文化转译与传播的关键力量。他们不仅担任多语讲解,更在“楚韵新声”创意空间中,以短视频、多语剧本、文化工作坊等形式,重构荆楚故事的现代表达。“我们用英语演绎‘高山流水’知音故事,用法语介绍楚式漆器的纹样象征,让外国同学听懂、也爱上楚文化,”法语专业学生刘刚分享道。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政颖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外语节是学校践行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他勉励学子以语言为舟、以文化为帆,在讲述荆楚故事的同时,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政颖致辞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薛睿在介绍外语节举办情况时表示:“外语人不仅是语言的习得者,更应是文明的对话者。本届外语节致力于在全球化语境中激活地域文明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跨文化传播与再生。”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薛睿介绍外语节举办情况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编辑:刘坤 通讯员: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