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油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亚、马里、缅甸、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家政府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主要对非油料科研团队150余位嘉宾出席了此次盛会。湖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锦举出席论坛并致辞。
2024年,中非农产品进出口首次突破700亿元,其中芝麻进口约109亿元,占比近16%,已成为中非农业贸易的重要支柱。湖北省是我国重要油料产区,2024年湖北种植油菜、花生、大豆和芝麻等油料作物共1796千公顷,其中油菜和芝麻种植面积分居全国第三和第二,油料总产量居全国第三。湖北也是油料科技强省,位于武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油料研究单位,全国大豆油料领域的六位院士中有三位在鄂工作,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种业和贸易企业与非洲合作基础深厚。湖北省雄厚的油料产业基础与科技优势,为积极融入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大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次论坛聚焦中非油料科技合作,围绕食用油高效制备,花生、大豆、芝麻种植技术提升与产业合作发展等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讨,共同探索科技合作与协同发展新路径。会议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尼日利亚云线贸易有限公司、尼日利亚艾哈迈杜贝洛大学、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尼日利亚巴耶罗大学、阿尔及利亚提塞姆西勒特大学签署三项合作协议,中方将与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在芝麻育种与产业化开发、高蛋白豆类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油料品种改良、油料作物联合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本次会议旨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关于加强粮食作物全产业链合作和芝麻等油料作物育种合作的相关要求,为推动中非农业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产业对接注入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力,为实现非洲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编辑:刘坤 通讯员:姜胜来、雷灿、熊子云、黄佳良)